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中最珍贵的时光,在饮食方面也是如此。早餐是一天中首次提供能量和营养素的进食活动,其中的能量和营养素在全天的摄入中占据重要地位,吃好早餐非常重要。
但受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的影响,一些人对早餐不够重视,不吃早餐或吃得不够营养。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早餐饮食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早餐膳食结构不够均衡,食物种类较为单一,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早餐摄入的食物种类不足三种,其中有35%的调查对象不能做到每天吃早餐。
专家认为,早餐距离上一餐的时间一般超过12小时,如果起床后不及时吃早餐,很容易导致低血糖,出现出汗、心慌、颤抖等表现,大脑兴奋性随之降低,导致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饥饿、头晕、嗜睡、躁动、易怒等。由此看来,不吃早餐并不会像网上传言的“让大脑变笨”,但确实会影响大脑的运转速度,让人反应迟钝,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同时,早餐还与体重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不吃早餐引起的低血糖状态会刺激生长素分泌,导致脂肪组织增加,造成超重肥胖。而且如果早上饿着,下一餐又吃得多,容易打乱消化系统的生理规律,造成肠胃负担。此外,每天吃好早餐还可以降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早餐不仅要吃,还要吃好。早餐的食物应品种多样、合理搭配,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奶豆坚果等4类食物,可以根据食物种类的多少来快速评价早餐的营养是否充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人早餐的能量应为600~700kcal。其中谷类为100g,可以选择馒头、面包、麦片、面条、粥等;适量的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鱼、肉、牛奶、鸡蛋、豆腐脑等;加上100g的新鲜蔬菜和50~100g的水果。不同年龄、劳动强度的个体所需要的能量和食物量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还要注意的是,许多人喜欢在早餐吃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虽然美味但与健康无益。与之相比,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薯类是更推荐的主食,有条件的可以优先选择红薯、燕麦、玉米、红豆等杂粮薯类。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提醒,早餐不要吃得过饱,若饮食量超过胃肠的消化能力,食物便不能被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会使消化功能下降,胃肠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胃肠疾病。另外,大量的食物残渣贮存在大肠中,被大肠中的细菌分解,其中蛋白质的分解物——苯酚等会经肠壁进入人体血液中,对人体十分有害,并容易引发血管疾病。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艺璇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