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政府工作报告》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部署,体现了关心农业、造福农村、情系农民的‘三农’情怀,强农惠农、令人振奋。”日前,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吕林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甘肃是农业大省,过去一年,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全省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响应、跟进保障,对标对表抓落实、凝心聚力促振兴,推动财政支农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吕林邦说,甘肃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千方百计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全力推动农业农村有序发展。去年全省“农林水”支出达到762.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的16.9%,较上年增长1.4个百分点,连续6年保持全省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财力保障。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坚决守牢“两个底线”,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围绕保耕地、提质量,统筹资金66.28亿元,支持40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筹措资金40.93亿元,用于耕地地力保护提升、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种业攻关和防灾减灾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全力保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投入衔接资金247.14亿元,有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其中安排重点帮扶县衔接资金139.22亿元,并单独倾斜35.4亿元,助力补齐发展短板,增强发展能力。
去年,甘肃各级财政部门紧盯“产业兴旺”这个关键,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现代寒旱农业高地”部署要求,坚持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以及区域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整合现有资金渠道,专门设立现代寒旱农业发展专项,同时安排涉农整合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发展方向150.4亿元,聚力支持涉农产业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培园区、创品牌,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推动甘肃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同时,全省各级财政部门着力强化管理挖潜增效,科学编制预算,据实测算涉农资金需求,同步审核绩效目标,保证财政资金安排精准高效,绩效设定既切合实际又跳起摸高;注重引导激励,探索建立竞争遴选分配机制,避免“人人有份”的躺平式资金管理模式,有效调动市县激情干劲;加强全程监控,充分运用直达资金系统监控资金分解下达和使用管理,开展月季调度,强化支出管理,确保支农资金尽快发挥使用效益;强化绩效约束,积极构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闭环,注重评价结果与激励约束同向发力,通过“以评促管”持续提升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效能。
吕林邦表示,我们将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在建设农业强国的实践进程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落实“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重点任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三农”政策资金供给,严格预算绩效监控约束,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书写甘肃实践篇章。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