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养殖业是我国民众优质动物性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来源,在当前大食物观的背景下,加快发展家禽产业,作用日益凸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水生建议,尽快转变理念,从政策、科技等多方面促进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践行大食物观,同时也让居民和消费者吃得更好、更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肉类生产和消费模式也在快速变化。侯水生介绍说:“在全球范围内,肉类消费已经转向更节粮、更生态、更健康的禽肉。禽肉已经成为全球消费量最大的肉类产品,几乎所有国家的禽肉消费量都在持续增加。”
“禽肉是我国人民优质动物性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来源。”侯水生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与其他畜禽肉比较,鸭肉和鹅肉是最健康的肉品,在蛋白质营养品质和猪、鸡、牛、羊肉相似条件下,鸭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5%,较牛羊肉高约2倍,较猪肉高1.5倍,不饱和脂肪酸能够起到调节血脂结构、降低血脂、增强免疫机能等作用,因此禽肉是一种更健康的食品。”
在生产中,禽肉是更符合生态发展理念的产品。侯水生介绍,家禽的饲料转化效率更高。肉鸡的饲料与增重比值约为1.7:1,肉鸭为1.8:1,蛋鸡平均料蛋比为2.2:1。每生产1公斤优质动物性蛋白质,家禽的饲料消耗量是猪的55%左右,是牛羊的25%至30%。“在全球人口不断增长、食物供给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禽肉显然是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肉类,这也是在全球范围内,禽肉需求量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以中央厨房、外卖等为特征的快餐业迅猛崛起,使鸡肉和鸭肉的消费量快速增长。这也要求家禽产业更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侯水生建议,通过政策、科技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消费观念转变和产业升级。国家从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养殖补贴、科研经费等加大对家禽产业和特色养殖业的投入和支持。政府部门加大对家禽种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在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生物育种专项中,加大对蛋鸡、肉鸭、蛋鸭、肉鹅种业和养殖技术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加强高效育种技术、基因组选择与基因编辑技术、抗病与品质育种技术研究,培育和壮大科技队伍,促进我国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侯水生说,同时加强宣传引导,转变观念,促进家禽肉品消费。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