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现场文字新闻 详情
人大代表呼吁农村普惠托育服务——生了娃,谁来带?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吕璐芳
  • 作者:朱凌青
  • 2024-03-08 23:23:28

生了孩子,谁来带?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城市双职工家庭,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同样棘手。

“其实农村的情况可能更严重。城市父母至少能陪在孩子身边,但很多农村父母为了生计,一生完孩子就去外地打工了,只能把留守儿童交给让留守老人抚育。”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耀祥中学教务处副主任胡国柱说。

抚育,应该是既有抚养,也有教育。但据胡国柱观察,受教育水平、抚养理念的限制,农村地区的跨代抚育很难谈得上科学。“老人能做的就是喂点牛奶、米糊糊,能把孩子养大就行了。”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岐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云英认为,“育儿难”也成为了造成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之一。“随着国家三孩政策的深入实施,照护婴幼儿也成为了令不少家庭头疼的问题。”曾云英说:“当前托育机构大多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托育机构是非常匮乏的。”

托育是指由专业人员或机构为0-3岁幼儿提供照育和教育服务,主要包括照护、养育以及潜能激发和早期启蒙教育。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曾云英建议,推进托育服务供给,也要关注农村地区,让城乡托育服务发展得更为均衡,让农村家庭生娃没有“后顾之忧”。

胡国柱提出,想让托育服务进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的困难包括,收费高、信任度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

“一些托育机构的收费动不动就是1500块钱一个月,更高的也有,这笔费用对于许多城市家庭来说都交不起,更是让农村家庭‘望而却步’。”因此,他认为,只有推动全社会普惠托育服务,重点减免农村家庭托育费用,才能让有托育需求的人享受到托育的好处;同时,要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的理念和知识,提升全社会对托育服务的知晓度和认同感。

曾云英还建议,要将普惠性婴幼儿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加大财政投入和保障力度建设托育服务体系,发展公办为主、形式多样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托育机构;鼓励支持托育服务行业培育专业育儿师等,并出台职称评审等政策,推动托育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凌青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