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质,供植物吸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必要元素;农村地区大量的秸秆,通过微生物还可以转化成为有机肥和生物能源……微生物虽小,却在保障土壤健康、实现绿色食品生产和生态安全等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仅在粮食生产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健康养殖方面,也可起到替代抗生素,从而提升畜牧业质量与水平的作用。但是,与国外许多国家相比,我们起步比较晚!”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和平表示,我国农业微生物真正起步也就是近20年的时间,而国外少说也有百年的发展历史。
去年两会期间,张和平就聚焦农业微生物发展,希望国家能够重视起来。“特别是我国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建设尚在初级阶段,仍存在资源家底不清、功能特性挖掘不足与产权保护不够,资源库、馆藏建设与能力低下,相关管理政策缺位等问题。”
张和平建议,通过引导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大种质资源库建设专项支持力度,重视微生物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对种质资源保护、鉴定评价、分发共享等基础性科技人员给予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加强国家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建设。
“在农业微生物领域,科技创新也尤为重要!”张和平表示,应当建设微生物种业全国实验室和国家创新中心,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助力优质种质的功能开发,提升核心菌种的自给率。并加强农业微生物功能评价技术研发,提升菌种功能评价效率和应用转化率,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健康持续发展。
同时,还要推动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实现良性的资源保护与共享;推进微生物资源的引进、引出规范化管理,以及与国际性法律文件相适应的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降低微生物种质资源流失风险。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梦帆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