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社会 详情

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王辉
  • 2024-04-17 14:23:36

当前,乡村振兴已成为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战略选择。而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应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持续完善金融服务,化解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进入乡村的痛点,以金融力量精准“滴灌”,有效推动乡村经营主体融资成本下降,持续推进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促进金融资源向乡村新质生产力转化。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邮储银行在江苏地区的实践与案例,探讨了商业银行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开展金融创新,深耕细作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找准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重点领域

支持传统农业提质增效。传统小农经济向集约化农业转变,催生了大量金融需求。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在江苏等省份试点,探索了土地经营权入股的组织载体、运行机制和配套政策。随着政策推广,将带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综合发展。金融产品供给必将由传统的“小而散”向多品种创新型产品与服务模式转变,才能持续助力农业一体化发展。

支持农村产业做大做强。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园、农村产融示范园等生产形式兴起,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大农业格局逐步形成。金融机构需顺应新趋势,准确把握农业产业特点和交易环节,紧盯“三链”,即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强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重点依托农业龙头企业,逐层递进供应链上下游,实现供应链金融服务全覆盖,破解涉农经营主体融资抵押不足、风险较高难题,解决产业振兴的“堵点”。

支持农村新业态新模式。近年来,农村电商异军突起,特色农产品“原产地直播代购”“直播间代购”等成为乡村振兴新的增长极。特色乡村+旅游、红色乡村+文化、绿色农业+生态、特色产品+电商等一批融合式发展新模式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新的金融需求。农村新业态要求银行业加强银政企合作,研究制订推进新业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支持政策,落实惠农惠企政策,不断提升农业经营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利用农业设施确权,银行业可扩大农业新业态授信,为其发展提供启动资金。同时,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支持数字农业农村基地、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加快农村融入新经济步伐。

支持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匮乏、建设不足,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短板。农业基础设施是保障乡村产业振兴重要基础。比如,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倡导合理利用土地、树木、水等自然资源,开展农田标准化建设、耕地保护项目、农业节水灌溉、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冷链物流设备等项目,迫切需要金融机构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卫生厕所改造等工程,都需要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农村环境改善资金投入。

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服务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定位于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70%的营业网点分布在县域及以下地区,主动下沉扎根农村,积极融入粮食保供、特色产业、装备升级、乡村高标准建设等规划布局,围绕科技赋能、特色产品线、网格化运营,构建精准化、体系化、规模化“三农”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出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坚持创新引领,以金融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一是推进产品创新。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采取“以点带线成片”的策略,落实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通过紧紧围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区域性金融服务规模,实现“以点成片”;通过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产业链金融服务为突破口,为农业龙头企业上下游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优先支持发展订单农业,为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实现“以点带线”。比如,围绕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深入开发产业链贷款产品,拓宽农业金融服务半径。创新开发出农户保证金质押、返利质押和补贴款质押等贷款方式,降低融资成本;还通过联合江苏省财政厅、江苏人保共同推出“农保贷”,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开展模式创新。通过依托属地化大数据资源,打造主动授信框架,探索农村金融的展业方案与路径。鉴于江苏省内“三农”数字化起步早、进程快,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联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以“苏农云”为底层数据,嫁接涉农补贴、财政补助、产权交易、土地确权等数据,平台赋能、数据驱动、动态建模,“秒批秒贷”,推出全线上主动授信产品“邮农E贷”;又基于城乡融合、强县富镇,嫁接公积金、社保、税务属地化大数据,针对涉农小微企业主打造“邮商E贷”,还在江苏常州首批上线主动授信产品“常个贷”等等。三是加大风控技术创新。运用数据挖掘、算法训练、机器学习、隐私计算、监管沙盒等技术,先后接入“苏农云”转移支付、涉农保险、农户分红、可支配收入、行政许可等20多个子系统,实时更新数据样本,持续丰富客户标签,定期迭代风控模型,突出前置风险管控。

立足特色禀赋,以金融资源驱动规模发展。一是以“一县一品一策”实现精准“滴灌”。围绕国家级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县域产业等特色资源,聚焦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合作社联合体等“圈”“链”,以交易链为脉络,以产业链贷款为抓手,推行“一县一品一策”,批量准入243个特色产业、260个专业市场,实现金融资源精准对接支持。二是以“服务效率”为中心实现高效触达。分别围绕超千亿、超五百亿、超百亿的省市县特色链,坚持研究引领、结算驱动,提炼行业差异化特质,对接银联、税务、工商等属地化数据资源,提升信贷额度测算效率、精准性,持续打磨产品力与客户体验。依托核心企业,批量触达产业链上下游,着力提升行业开发组织效率。围绕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已打造出苏州枇杷、宜兴紫砂壶、天目湖白茶、盱眙龙虾、沭阳花卉及溧阳民宿等信贷服务模板。三是以专项行动有效释放设施农业贷款。针对农业设施更新改造,围绕“双十双百”与“三年千亿”工程,贯彻落实江苏省政府《设施农业专项行动方案》,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以专项行动大力投放设施农业贷款,助力农村产业集约化运营,已服务1062个国家级、省级设施农业重点项目,为阳澄湖大闸蟹、盱眙小龙虾、阳山水蜜桃、金坛白茶等66个特色农业产业,持续打造农民获利、消费者获益、政府获赞、平台获流、邮政获客的惠农生态。四是以“三农”下沉服务促进服务覆盖面提升。渐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金融服务,摸清规律、把准脉络,丰富底层数据,整合管理驾驶舱、村村贷系统、金融服务地图等工具,逐步构建数字化、集成化、过程化、网格化金融下沉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末,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已建成信用村1.68万个,占江苏行政村总数的95%以上。

突出功能规划,以片区开发服务产业融合。一是金融支持片区开发。聚焦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生态旅游、EOD等领域,以项目策划、片区贷款、系统输出、涉农账户、智慧乡村为抓手,融入当地整体发展规划,推进三大产业和农文旅融合,探索功能性、连片化、多业态的乡村振兴服务样板。统筹公司、交银、信审、科技骨干,坚持方案优先、提级管理、平行作业;与各地政务部门对规划、谈方案、定策略、换资源,授信覆盖重点区县。二是以点带线成片服务。沿着产业链、资金链、价值链,推进全景式资源拓展。瞄准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示范园、冷链物流等业态,集中开展账户、结算、预存款、支付等金融服务。通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按照“一点做全国”的服务模式,服务客户的加工基地、销售网络等。三是持续挖掘服务场景。先后与多个地区合作上线数字农业、智慧园区、银企直联等系统。把握特色农产品交易、农村电商、冷链配送、休闲旅游、新能源充电等细分行业,以乡村振兴卡、旅游年卡、商圈平台链接消费客群开展金融服务。

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力度

加强顶层设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潜力较大,商业银行需建立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引领作用。发挥考核杠杆作用,引导信贷资源优先流向广大乡村。在涉农贷款定价方面提供支持,降低农业项目融资成本。

因地制宜创新产品。掌握各地乡村产业的特点和规律,根据乡村产业的金融需求,拓宽抵质押物范围,结合地方特色创新服务和产品,探索发展农机具、农业商标、动产质押等抵质押业务。坚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思路,聚焦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智慧农业等农业科技领域,农田水利、仓储物流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领域,根据客户资金结算和经营周期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助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合作经营。

加力加速科技赋能。打造“三农”金融数字化运营模式,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精准画像、主动授信,提供综合服务,拓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快推广手机银行,加强县域移动支付场景建设,将金融服务与农户生活消费、生产经营、农村政务等场景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为广大农村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密切开展协同合作。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涉及信贷、保险、担保等诸多方面,只有协同创新,才能形成金融支农综合体系。商业银行应参与农村智慧政务平台建设,赋能县域商户数字化升级,构建新农村社区移动支付消费生态圈,推动农担合作线上化,将金融服务嵌入更多农业农村场景,建立多方联动、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生态。

作者:王辉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