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盐碱地特色优势作物(粮食)种质创新与应用”高研班在宁夏举办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张燕
  • 作者:张国凤 实习生 何杉
  • 2024-04-30 18:34:01

长期以来,盐碱地因其高盐高碱特性被视为农业生产的“禁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近50%的土地面临不同程度的盐碱化挑战,最严重的土壤里每公斤土壤含盐量大于40克。面对这一难题,宁夏积极寻求改善利用方法,通过水稻控灌、种植耐盐碱作物等手段,有效降低了土壤盐含量,并成功将盐碱地转化为农业生产的新资源。然而,如何深入实施盐碱地特色优势作物种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盐碱地合理改良、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促进宁夏乃至全国盐碱地特色优势作物(粮食)种植创新与应用的高质量发展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更好地发展全国盐碱地特色优势作物的种质创新与应用,搭建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融合发力的产学研用平台,近日,“盐碱地特色优势作物(粮食)种质创新与应用”高级研修班在宁夏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宁夏大学终身教育学部继续教育学院承办,来自黑龙江、吉林、福建、新疆、甘肃、陕西、宁夏等区内外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60名专业技术人员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

此次培训历时5天,按照高水平、小规模、重特色的要求,研修班采取主题报告、专题研讨、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展开。中组部、农业农村部专项培训授课专家高明学、宁夏大学许兴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梁正伟、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叶兴国等,分别围绕《大国粮食安全》《河套灌区盐碱地作物种质创新与特色产业技术》《坚持“以种适地”与“以地适种”相结合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主要生物育种技术及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进行培训演讲。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实践,研修期间还特别安排学员前往千叶青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夏红高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平罗县宝丰镇巨菌草种植示范园等地,开展盐碱地利用经典案例的“现场教学”。

宁夏大学终身教育学部部长刘明说:“这种高校、企业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协同创新的模式,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研修班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更为盐碱地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科技动力。通过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宁夏盐碱地改良工作正逐步迈向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新阶段,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学员们对盐碱地特色优势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的认识和能力,也为宁夏乃至全国的盐碱地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宁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刘涛介绍:高级研修项目是国家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重要抓手,对于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宁夏大学作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要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和重点产业发展,发挥高级研修项目示范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培训质量,打造项目精品,培养培训一批创新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据悉,此次研修班除了内容层面的丰富,还凸显了“快”“高”“广”的特点:

“快”:2024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3月份全国两会刚刚结束,4月份宁夏人社厅和宁夏大学关于盐碱地研修班迅速在银川举办,排在全国前列。“高”:一方面本次授课专家水平高。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以及宁夏本地知名专家,这些专家都在国内外本领域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学术大咖,对于政策方针理解、专业技术研究方面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开拓了学员思维,达到了高级研修的目的。另一方面学员的积极性高。来自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体系以及相关企业公司60名学员都是经过报名、筛选、确认的人选,学历方面有好几位博士、职称方面也都是中高级以上,年龄方面从70后到00后,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能够快速高效地吸收高研班的内容,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广”:本次研修班内容涉及“大国粮食安全”“盐碱地综合利用”“生物育种”以及盐碱地利用经典案例的“现场教学”,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推广、成功经验到成熟模型,形成了基于盐碱地综合利用的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展示出宁夏在盐碱地研究方面的优势,无论从专业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践经验指导方面,均为学员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国凤 实习生 何杉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