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不见农机手 “铁牛”田间跑——国内首个出口蔬菜全程无人智慧农场在莱阳落地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鲍静然
  • 作者:陈楠 苗春雷
  • 2024-05-07 14:11:47

“出苗整齐,长势健壮,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日前,看着眼前100多亩绿油油的萝卜苗,山东烟台莱阳市伊豪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凯脸上挂满了笑容。

这是国内首个出口蔬菜全程无人智慧农场,从耕地整地、精准播种,到日常管理、收获与田间运输,全程应用新一代全自主农业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高了蔬菜生产效率和质量,给农业生产带来变革。

莱阳是山东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通过“产业联盟+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建成了一批全国领先的食品加工集聚区,带动发展农民合作社2868家、家庭农场2025家。伊豪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莱阳市团旺镇,其流转土地500余亩,每年向预制菜龙头企业供应数千吨蔬菜原材料。从订单量和市场预期来看,合作社的发展势头良好。

“虽然势头不错,但我们也遇到了瓶颈。”杨凯说的瓶颈,指的是用工难、用工贵问题,在最忙的时候,合作社需要雇五六十名工人。他以萝卜为例算了一笔账,萝卜的亩均成本约为3330元,其中打药、除草、收萝卜、装车等人工费用达到1750元,而包括耕整地等农机服务和肥料、种子、农药等生产投入总计才1580元。这意味着,人工费占总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

因此,当杨凯听说全程无人智慧化生产的时候,立刻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我们特别需要这种模式来降低人力支出,实现节本增效。”而在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烟台市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所长李涛看来,合作社成方连片的规模及从种植、用药到运输、检测的标准化生产,正好契合了智慧农场的应用场景。因此,双方一拍即合,开始建设智慧农场。

“团旺镇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莱阳预制菜产业原料菜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发挥无人智慧农场的示范引领作用,将有力促进本地传统蔬菜种植业转型升级。”对智慧农场的建设,莱阳市团旺镇党委书记张梦竺信心满满。

正在运行的无人拖拉机忽然暂停,不久后又重新前进。“应该是看到前面有石头等东西,自动进行了避障。”工作人员前往查看,果然从土里翻出一块石头。

自动避障的本事,源于无人拖拉机上长着“眼睛”。平台融合了激光雷达、北斗定位、多目视觉等先进装备,让无人拖拉机能及时识别周边物体和人体成像,还能分析蔬菜作物的长势并且精准对行,保障作物安全。

无人拖拉机的“大脑”高度发达,其搭载的蔬菜无人农场系统能通过计算机进行独立控制,实现路径自主规划,完成远程启动、出库、田间作业、自动避障、入库等全流程作业,并具备国内领先的多机协同作业算法模型,既可以进行同一环节的多机作业,也可以进行不同环节的多机配合,极大提高作业效率。

地里高低不平,行驶路线发生偏差怎么办?系统自带的算法,结合北斗定位和惯性导航系统,可以在几毫秒内纠正偏差、作出补偿,让平台回归正常线路。

“我们融合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以人工智能实现信息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大数据决策管理,促进传统的蔬菜种植业加速升级换代。”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智能化管理岗位专家吴华瑞研究员说,体系通过岗站合作,从农艺栽培和智能化方面协同攻关,为破解莱阳传统蔬菜产区转型升级瓶颈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这是新类型的萝卜,根形整齐,外皮光滑,适合加工……”李涛说,作为农业科研人员,需要一边低头干科研,顺应“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利用前沿技术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育种精准性;一边抬头看市场,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他表示,通过把种植经验标准化,把标准数字化,进一步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智能化,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今后,将继续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发挥新动能新优势。

“省时省工还省力,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会在农场全部应用智能装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杨凯说。

作者:苗春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楠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