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图片里的中国 详情

江苏苏州:古镇地名里的农耕智慧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作者:毛晓雅 朱颖颖
  • 2024-05-10 10:27:48

走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古朴清幽的同里古镇里,记者看到当地有许多类似于“东柳圩”“梨果圩”“东埭” “南埭” 等略显生僻的地名,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

“圩”(wei 二声)、“埭”(dai 四声)是长江和太湖流域特有的地理名词,衍生于“塘浦圩田”这一重要的古代农业和水利工程。据介绍,由于太湖中下游地区水脉纵横交错、纷繁复杂,人们就将水置于圩外,田置于圩内。古人在圩内生活劳作,形成的基本生活单位称之为“圩”。“埭”则指的是区隔圩田的堤岸。

作为旧时江苏四大米市之一,同里周边有2600多个圩田,360余条水系,庞大的农田水利生态系统,形成了“水田之美莫过于苏州”的独特文化景观。整个同里古镇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圩田,“塘浦圩田”的建设也让同里成为当地重要的粮食生产中心和物资集散中心。

如今,带有“圩”“埭”二字的地名依旧随处可见,既是太湖地区特有农耕文明的象征,也是千百年来苏州人民生活智慧的延续。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毛晓雅 朱颖颖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