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文旅 详情

河南洛阳宜阳苏羊遗址:见证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漪婕
  • 作者:王帅杰
  • 2024-05-22 07:29:00

“西方有两河文明,在黄河中游的伊河、洛河流域同样存在着两河文明,诞生于河洛地区。在我看来,苏羊遗址就是东方两河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河南洛阳宜阳苏羊遗址考古工地上,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史前研究室主任、副研究馆员任广对记者说。

北临洛河、南望熊耳山,苏羊遗址沿洛河分布,总面积60多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最厚达5米以上,遗址所在的洛河中游地区是洛阳盆地史前遗址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苏羊遗址考古现场。

“2021年以来,我们对苏羊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有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遗存,其中以仰韶时期为主。”任广介绍,通过调查和勘探,在遗址北部发现了人工环壕、生活区、墓葬区、人工湖沼等重要遗迹现象。清理出一大批房址、墓葬、瓮棺葬、灰坑等重要遗迹现象,还清理出一处多人二次埋葬坑,性质极为特殊。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等,其中不乏玉璧、彩陶盆等珍贵文物。

苏羊遗址兽首石雕样本。

在文物储藏室,任广从保险柜里取出一枚兽首石雕样本,其形制与红山文化半拉山墓地出土的一件兽首的钺端饰极为相似。“这基本能够佐证,仰韶文化与红山文化之间存在密切交流,而且很可能发生在上层社会。”任广表示。

任广介绍,考古发掘表明,苏羊遗址存续时间从仰韶早期一直到龙山时代晚期,并且含有屈家岭、红山等多种文化因素,见证了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是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极好样本。

苏羊遗址出土的彩陶盆。

据悉,在做好田野考古工作的同时,考古人员与西北大学、北京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合作,从C14测年、人骨研究、古DNA研究、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环境考古、陶器制法与产地分析等多角度全方位对出土遗存进行研究,深入挖掘遗址蕴含的丰富信息,目前各项多学科研究已有初步进展。

任广介绍,从目前古DNA检测样本来看,苏羊遗址人群和河南本地的古代人群联系更为密切。此外,苏羊人的古DNA与荥阳汪沟遗址的人群几乎完全重叠。

通过对动物遗存的鉴定与分析可知:苏羊遗址家养动物为家猪,数量最多,其次是梅花鹿。苏羊遗址出土家猪5-24个月的死亡个体占88.89%,表明当时获取肉食资源的主要方式是饲养家猪。

苏羊遗址出土的植物遗存。

当天,记者在文物储藏室偶遇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蒋宇超,她捧着已经炭化的植物遗存分析道,“通过肉眼观察,可以发现里面有粟、黍等农作物的种子。这说明苏羊遗址中期已经开始种植农作物。除了粟、黍,我们在苏羊遗址还发现了水稻。多元文明在这里碰撞,先人主食种类也有融合的迹象。”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