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第一缕曙光,从临安照进杭黄廊道

“杭黄对话·首站临安”活动在临安举办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杨丹丹
  • 2024-05-22 16:52:27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进浙皖两省共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工作,打造跨区域合作典范,处杭州西,接黄山东,临安,第一缕曙光照进杭黄廊道的地方,以实际行动给出响亮回答,为杭黄廊道建设擂响催征劲鼓。

5月22日,杭黄对话·首站临安——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跨省合作推进会,在浙江临安举办。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生活质量处副处长贺婷,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区域协调处处长张夕宽,杭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陈卫强,浙江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黄炯,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新芳,黄山市政协副主席徐荣华,临安区委书记杨国正,安徽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耿晓原,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海燕,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校长,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杜兰晓,歙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詹凯出席活动。

临安“争向潮头立”

建设杭黄廊道,是国家战略,是高位谋划、高位推动的鸿篇巨制,意在打造长三角自然保护修复示范带、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国家发改委、文旅部为此专门出台建设方案,并将其列入“十四五”规划加以推动。浙江、安徽两省,杭州、黄山两市,成立专门机构,建立协同机制,推动廊道建设。

天目叠翠·吴越千年,处在杭黄廊道上的临安,是杭黄廊道建设的关键节点、第一站。临安以建设杭黄廊道为契机,引领推进“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建设,绘就一幅“千里天目新画卷”。

让世界看见“世界级”

一条杭黄廊道,连接名山名城。在这条黄金线路上,分布着6个5A级景区、50多个4A级景区——西湖、西溪湿地、千岛湖、古徽州文化旅游区、黄山、西递·宏村等,无一不熠熠生辉。

浙江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黄炯在致辞中表示,浙皖两省、杭黄两市要以对历史负责,为时代打造传世精品的态度,对标世界一流,整合沿线世界级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旅产品。

杭黄廊道建设,是国家战略,是皖浙两省协力推动,杭州与黄山携手落实的大工程。杭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陈卫强表示要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贯通新安江流域的文化长廊和休闲游憩长廊。以生态共保和文化旅游共建共享为核心,创造长三角跨区域合作互利共赢发展典范。

杭黄廊道“一盘棋”

双向奔赴,携手推动。活动中,杭州、黄山两市重磅推介“杭黄世界级廊道黄金游线”,联袂发布杭黄文旅互惠政策,进行“客源互送”合作签约仪式,并接受全联旅游业商会对临安-歙县“自驾游与房车露营战略合作试验区”的授牌。

乡村建设,成果斐然。本次活动上,临安区发布《临安-全国乡村运营策源地品牌建设成果》,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祖哈尔在发布中提到,截至目前,临安已有31个市场化团队进驻36个村落开展运营,实现旅游收入8.4亿元,村民收入增加4995万元,乡村运营的理念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并推广。歙县发布《打造“和美乡村”新样板,创建基层治理新模式》成果,黄山市歙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詹凯在发布中详细介绍了歙县选择新安江沿线8个行政村,以“百里画廊新安江,和美共富古徽州”为发展定位,按照“一江一核一品牌,两岸三区多平台”的功能布局,持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和美乡村“歙县样本”。

一体规划,等标建设。活动中,杭州、黄山两市发改委先后发布杭黄廊道沿线重大产业项目。杭州市临安区的启迪冰雪项目、天目未来谷项目、淳安县中旅文旅合作共建项目,黄山市歙县的武阳湾旅游度假区、黟县高山韩乡村田园文旅综合体、徽州区大灵山旅游度假区项目为杭黄廊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博采众长,走向世界。活动上,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代会长曾博伟教授作了题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的创新发展》的主旨演讲;浙江、安徽两地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共建、共享、共赢’推动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的传承、保护和利用”主题,开展圆桌对话,为杭黄廊道建设提出真知灼见。

据介绍,接下来,杭黄两市还将携手组织“杭徽公路行”、2024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分项赛越江向湖·桨板赛、吴越文化展示年专题系列活动、杭黄特色文化展、大型媒体采风等活动,把杭黄廊道带入世界视野。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由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黄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由临安区人民政府和歙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