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文化传承二十载 博览盛世启新篇
——写在第二十届文博会开幕之际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忆宁
  • 作者:吴砾星 李红波等
  • 2024-05-25 17:00:37


2004年在深圳扬帆起航,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已经走过了二十载春秋。5月23日,第二十届文博会正式启幕,无论是从展商数量、展览规模,还是从国际化程度、数字化水平来看,本届文博会都堪称迈上了新的台阶。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文化的火炬代代相传。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二十载春秋,文博会宛如一位博学的智者,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底蕴,肩负着新时代文化使命的重任。它不仅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今,更是一扇窗口,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里,各国文化如同璀璨星辰,相互辉映、相互交融,共同绘制出一幅五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从探索到引领 韶华不负

2003年,深圳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次年,深圳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战略,文博会犹如一颗初升的太阳,缓缓启航。

彼时,全球范围内尚无如此专业且规模宏大的文化博览会,文博会无疑是在“一张白纸”上起步。然而,正是这份“白纸”般的挑战,激发了文博会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勇气。

每年,文博会都坚持推出“首创”之举,不仅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的“首发地”,更是文化产业业态和模式创新的实践地。通过不断探索,文博会持续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潮流。

2005年,通过市场化运作文博会;2008年,首次设立国际文化馆;2011年,首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023年,与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双星并耀;今年,着重提升交易功能,全面深化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并首设“文创中国”主题展区。

“文博会从一个地方性展会,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第一展’,并且成为引领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典范和标杆。很荣幸见证了它的发展历程。”连续参加了15届文博会的展商黎秒娟告诉记者。

在过去的20年里,文博会的展商数量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最初的700余家增长到如今的6000余家,展览面积从原先的4万平方米大幅拓展至16万平方米。同时,参与文博会的国家和地区数量也显著增加,从最初的10余个扩展到如今的108个,彰显了文博会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舞台更大,朋友更多。文博会已连续15年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每年吸引海内外10多万种文化创意产业展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

首届文博会举办之初,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尚不足3%。之后,深圳文化产业便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年均增长率高达20%,迅速崛起为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2023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已达8%,约2750亿元。

从传统到新潮 破茧成蝶

文博会上,传统文化熠熠生辉。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在本届文博会上展出了其匠心独运的“红星牌”宣纸,这款宣纸历经3年精心打磨,融汇了108道传统手工工序的精髓,向全球观众诠释了中国非遗的非凡魅力与深厚底蕴。“浓墨锁得了,淡墨润得开,笔痕留得住,皴擦不起毛、不破裂。”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袁学君试用后评价道,非传统工艺而不得。

文博会上,时代新潮奔涌向前。观众不仅能与机器人亲切“握手”、跟机械狗一同观展,体验科技的趣味;还能与“AI苏东坡”智慧交锋,共赏诗词之美;更能戴上VR眼镜,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壮丽画卷中,亲历鬼斧神工之景。文博会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声光电交融、科技与文化共舞的精彩舞台。

文博会上,传统与新潮交织碰撞、相互融合,将共同孕育出令人瞩目的“爆款”,这些作品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又散发着鲜明的时代气息。腾讯手游《王者荣耀》中角色“王昭君”的皮肤“乞巧织情”,在上市首日即创下突破8位数的销售佳绩。苏绣文化翘楚“姚绣”与《王者荣耀》携手打造苏绣作品“乞巧织情”,向观众展现了千年苏绣的魅力,赚足了眼球。

从第十三届文博会上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热卖,到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的“文创中国”专题展区,文博会通过多媒体手段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概况和创新性转化成果,纵览文博会上文创展品和展区的创新设计,足以窥见传统文化从“火”起来到“活”起来的发展历程。

深圳大芬村是“中国油画第一村”,连续20年组团参加文博会。和20年前不同,如今的大芬油画已走向虚实共生,3D打印技术使油画实现了更高效率的批量生产,大芬美术馆上线了“元宇宙线上展厅”,展出作品均为画师借AI技术创作而成。

与时俱进,文博会主动融入现代科技浪潮。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让文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智能茶艺师、数字博物馆、互动展览等新颖的文化展示形式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目光,使文博会变得更加时尚、前卫和富有科技感。

文博会,历经20年,从单纯的传统文化展示平台,华丽转身成为传统与新潮交织共融的展示高地,实现了华丽的蝶变。

从含蓄到自信 历久弥新

首届文博会,大芬油画村是唯一的分会场。开幕当天,大芬村1000名画工身穿统一的T恤,站在各自的画架前,共同演绎了一场千人油画创作盛宴,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初创的文博会需要用“大阵仗”为自己造势,打响知名度。如今,全球展商纷纷慕名而来,中国文化更加自信地走出国门,赴世界远行。

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出海“新三样”近年来持续丰富着文化的对话方式,增进了各国之间彼此理解的深度。深圳雅文信息传播有限公司是出海“新三样”生力军,“我们是国内最早致力于内容出海的市场化机构,目前运营着包括中文、英语、西班牙语等近20个语种300多个优质频道,可触达全球200多个国家互联网用户。”公司执行董事蒋谢珍表示,“现在‘华流’也开拓出了广阔的市场,中国的优质内容在国际舞台上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

通过展示、推介和交易撮合,国外优质企业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市场的潜力和需求,同时,中国企业和观众也能零距离地体验和感知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独特文化产品和机构。文博会在消除文化贸易壁垒、拓展合作领域、完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机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借助文博会,参展企业“出海”势头迅猛:三人行影业的艺术节目《舞今中外》融合舞蹈、武术、视效元素,从巴黎街头火到世界;腾讯音乐的JOOX平台占东南亚50%以上的数字音乐市场份额;国内原创IP“熊出没”系列电影,出海后在50多个国家影院持续上映。

文博会后,订单就像雪片一样源源不断地飞向大芬村;郑州歌舞剧院在文博会上表演《风中少林》后,收到的国外演出邀约不断;华策影视借助文博会,已将15万小时的视听内容行销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文博会20年间累计总成交额超2.8万亿元,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200万种,交易展示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超7万个,辐射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经二十载的砥砺前行,文博会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强化交易功能,已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博会整装再出发,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全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检阅台、风向标和推进器的作用,深化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砾星 李红波 王一晴 张焕慈 郑力吉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