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分论坛综述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忆宁
  • 作者:农民日报采访组
  • 2024-05-25 17:00:49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承载着历史积淀、人民智慧与时代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文化对于民族精神、国家认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重大创新理论不断发展完善,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5月23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广东深圳举办。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新的文化使命”主题,分为主论坛和8个分论坛。分论坛涵盖文艺创作、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出版人才培养、电影业高质量发展、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和人文湾区建设等主题,邀请了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和领军人物,通过主题演讲、对话交流、案例分享等形式,深入剖析了当前文化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策略。

优质内容永远是核心竞争力

传媒是文化的重要传播渠道,主流媒体承担着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职责。在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分论坛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莫高义表示,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不仅是体系结构的调整重塑,更需要内容建设的创新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和创新的思维向前推进。与会嘉宾强调,要把关注和引导网上热点作为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工作责任,要发挥主流媒体在澄清事实真相、回应社会关切、疏导社会情绪中的作用。

在人工智能崭露头角,也对传媒行业带来冲击的当下,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对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机遇与挑战”话题进行了交流,并表示主流媒体要保持技术敏感,跟踪分析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全媒时代舆论越嘈杂,越需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主流媒体要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高质量的内容生产与供给永远是主流媒体的主业,也是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必须加快向高科技型转型,培育传媒领域新质生产力,催生媒体融合新模式新动能。

创新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为文化产业赋能。每一次科技革命掀起新浪潮,文化产业也必将接受洗礼。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分论坛上,面对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力,给传统文化工作者带来冲击的问题,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商玲霞说:“AI更多是一种赋能,文化产业最核心的还是创意和情感,无论是导演、编剧或是演员,他们的个人生活、情感体验、文化积淀,都是人类所独有、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

与会嘉宾表示,人工智能、算力、算法等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产业的同时,势必带来内容上的冗余和同质化,应注意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技术时代,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内容。要积极探索有效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等环节的创新发展,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文艺作品受众广泛、影响深远,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反映时代的风貌、引领时代的脚步。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刘汉俊在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的致辞中提出,人民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历史舞台的主角、人类长河的主流,也是书写历史的主人、贯穿时代的主线、推动进步的主力。

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圆桌座谈。

文学该如何关照时代?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认为,随着阅读方式和媒介的多元化,文学的强基固本作用更加凸显,新的媒介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文学的生产方式。他表示,中国的历史意识和民族传统一直沉潜在文学之中,拥抱文学就在打捞鲜活的当下中国。

北京作协副主席乔叶表示,自己的生活轨迹离故乡越来越远,但心理和文学创作上离故乡越来越近,作为一个来自河南乡村的孩子,自己重要的文学根脉就是在乡村。

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在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分论坛上提出,要推动文旅融合、融入当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众多考古遗址位于乡村田野之间,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同时要考虑好如何融入当地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文化、风俗相结合,带动当地整体的设施和环境,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表示,人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和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在与自然和历史的漫长互动中创造出来的,是人民共同创造的,是人民世世代代共同传承下来的,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民的创造力、文明的延续力。传承人是人民这一广大传承群体的代表,发挥着独特而重要作用。保护好传承人、培养好传承人、发挥好传承人的作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绵延不绝的关键所在。

电影在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文化传承的媒介,又是文化创新的平台。去年以来,电影市场呈现出红火的态势,在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毛羽表示,人民千姿百态,电影才会丰富多彩。尊重电影的艺术规律需要我们尊重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关注现实,关注时代,关注人民,讲述好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精彩的故事抚慰观众的心灵。

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

技术变革催生文化领域加快转型

新质生产力是当下高频热词,其对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有何影响?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李小牧认为,在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下,文化新业态在规模效益上已经得到快速提升。培育新质生产力对于构建我国文化贸易的国际竞争优势至关重要,能够为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新质生产力可以缩短文化贸易的链条。相比传统模式,新质生产力极大提升了贸易链条和交易信息传递的效率,提高贸易活动的灵活性,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新质生产力可以丰富文化贸易标的。通过数字化,对文化服务内容进行储存、传输和交易,实现文化服务贸易标的的可储存性,带来多元化的生产要素以及流通的便利性,提升了文化产品生产效率和规模;新质生产力可以为文化贸易提供高效支撑。数字平台服务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基于算力的交易平台逐渐成为关键角色。这些平台会降低交易成本,区块链技术可以改善透明度和安全性,智能合约使得贸易更加快速高效完成。

人才培养是数字时代文化相关领域转型的关键,在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发展分论坛上,与会嘉宾畅谈新时代出版行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认为,出版界要聚焦编辑出版人才工作中的痛点、堵点,创造编辑成才环境,构建名家成事平台。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方卿认为,家国情怀、时空关照和创新精神是出版理论大家成长的3个重要向度。

“人文湾区”,是对粤港澳三地共同文化内核的提炼升华。如何共建“人文湾区”?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霍启刚在分论坛上表示,粤港澳三地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应该把握机遇、善用优势,巩固湾区的文化内涵,推进深度交流合作,让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在湾区子孙世代相传。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葛亮说,应该将岭南传统文化作为基点,勾勒丰赡的中华民族历史图景,这是讲好湾区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基础。

文化深邃如流水,悄然滋养人心;文明磅礴如浪潮,激昂奏响弦歌。踏上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文化自信为基石,奋力书写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采访组成员 吴砾星 王一晴 李红波 张焕慈 郑力吉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