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日,一走进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天池万亩梨园,连绵数公里山峰一片雪白,花满山坡,蔚为壮观,穿行在赏花小路上,雪白的花瓣映着阳光随风飞舞,美得让人心醉。
果色鲜艳、肉嫩汁多的麦地湾梨,因原产于苗尾乡水井村的麦地湾而得名,是云龙特有的晚熟、耐储藏地方优良品种。如今的麦地湾梨,是云龙县的五大地理商标之一,而这个商标,与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地农民有着必然联系。
当地村民身着民族服装摘梨。云龙融媒供图
“我从1988年开始在天池村试种麦地湾梨的,他们都说我是‘三十多年就种一棵树’。”基地的休闲庄园里,年近古稀的杨利民谈起了创业的点点滴滴,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1988年,天池村村民杨利民在家人支持下,全家人从天池村搬迁上山,在海拔1800—2200米的鸡尾山上率先种下70多亩麦地湾梨,成为了云龙县大规模种植麦地湾梨“第一人”。2000年,杨利民创办了天池林果场,后又注册了“麦地湾”梨商标,并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从70多亩的小规模种植,发展到1200多亩,从一个小作坊发展到集种植、加工、经营、销售为主颇具规模的企业,杨利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种植麦地湾梨取得成功后,杨利民热心动员乡亲们共同致富,带动全县11个乡镇6000多农户发展麦地湾梨种植,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天池村参与种植麦地湾梨的农户有300多户,我们天池林果场自有基地1200亩,每年核心基地的产值达600多万。游客平时可以来这里垂钓、乘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可以采摘体验、品尝麦地湾梨。”天池林果场负责人杨海波介绍道。杨利民的儿子杨海波在接手林果场的同时,还依托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丰厚资源结合地理及气候资源特征,打造了集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庄园。
梨花盛开时的园中小路。云龙融媒供图
天池林果场麦地湾梨庄园负责人蒋菊说:“我们庄园位于太极到天池主干道的中心位置,从3月份梨花盛开到9月梨果采摘,这里都有好吃的、好玩的,特别是这个季节,这里非常凉快,适合避暑,很多的游客都喜欢来我们这里玩。”
除了赏万亩梨花,品麦地湾梨,在这里,游客还可以看到水磨、石碓、风箱,以及木雕和竹编等白族手工技艺,可以买到农户自家产的火腿、土鸡、果酒,可以品尝到烤全羊、烤鱼、烤鸡等特色美食,行走在天池村,真是村在园林里,人在画中行。“天池万亩梨花周”系列节庆活动也因此闻名,每年云龙县烟草专卖局都会在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梨花节时抽出职工作为志愿者参与活动。此外,云龙县烟草专卖局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组织的爱国卫生运动、无偿献血、“博爱大理行”等活动,努力为当地产业发展、社会公益等尽一份薄力。
随着麦地湾梨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梨园、林果场、庄园一二三产业融合上的成功探索基础上,杨海波每年鲜梨销售同时还请工厂加工制作了麦地湾梨汁,产业链条在不断延伸。一方山水养育一方好梨、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也正逐步变成现实。
作者:杨艳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