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陕西汉滨区:绿水青山育金果 瀛湖枇杷促振兴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万宝 刘杨等
  • 2024-05-27 18:01:52

暮春渐远初夏来,最美人间五月天。5月24日,走进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桥兴村,只见满园枇杷恰似“满树黄金压枝头”,古人描绘的“摘尽枇杷一树金”已成为如今瀛湖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也见证着瀛湖群众生活的巨大变迁。

10年前,桥兴村靠着瀛湖水,村民几乎家家都在瀛湖里搞网箱养殖。由于水产养殖对水质造成污染,2017年12月,瀛湖库区积极引导渔民转产上岸。熊自远便是其中一员。

“当时家里孩子多,种芦柑、种柚子、李子……什么能种就种什么,不找到一个出路怎么行?”转产后的熊自远刚开始有点茫然。

桥兴村毗邻的清泉村,种植枇杷历史悠久,因为本地枇杷产量少,每年第一批上市的枇杷就会被抢购一空,成了村民致富的“黄金果”。熊自远深受启发:“人家清泉村家家户户种枇杷都把钱挣了,那我为什么不能试试呢?”

于是,他说干就干。2018年,熊自远在家门口的荒地种植10亩枇杷,成为首批桥兴村枇杷种植大户。

慢慢地,跟随熊自远种植枇杷的农户越来越多。漫山“金果”,又大又甜,不料出现了“酒好也怕巷子深”的产业困局:村里种植的都是“土枇杷”,个小、储存能力差,本地市场需求不大,外地市场又运输不了,加上天灾,熊自远一筹莫展。

“以前老品种网上销售就烂了,正是黄的时候,下了4天大雨,一半以上的果子都烂在地里,哎呀,那时候饭都吃不下去,愁得没办法。”熊自远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在瀛湖镇政府的帮助下,桥兴村结合实际,引进了果大、肉厚、水分足、产量多的新品种“大五星”枇杷。同时,熊自远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坚持使用有机肥料,严格控制病虫害,确保枇杷的品质。

“现在家里园子一共有50亩左右,今年能产1万多斤,再过两年要产2万到3万斤,一年就能挣20来万呢!”熊自远喜不自胜。

“小枇杷”成了“摇钱树”。近年来,瀛湖镇将枇杷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示范产业,采取“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企业带动、基地示范、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的良好氛围,打造“瀛湖枇杷”的金字招牌,让枇杷产业链成为老百姓致富的“黄金果”,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现如今,瀛湖镇涉及枇杷种植的现代农业园区6个,家庭农场6个、合作社5个,1500多户群众从事枇杷种植,在环瀛湖的11个村先后发展枇杷种植7000余亩,平均每12家瀛湖人中就有一家栽植枇杷、因枇杷增收。2023年全年产量500多吨,枇杷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00万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

一业兴,百业旺。立足于当地枇杷鲜果发展良好的基础,瀛湖镇围绕枇杷产业深入研判,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做到当季售卖鲜果,季后售卖鲜果加工品。冬季在枇杷树下养殖中华蜜蜂,产出高品质枇杷蜜;同时,收集小果拙果加工制成枇杷膏、枇杷果片、枇杷罐头;就连小小一朵枇杷花,也将它制成了好评如潮的枇杷花茶。

瀛湖作为西北五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陕西千岛湖”之称,是独具秦巴汉水自然风光的国家4A级景区。瀛湖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按照“南抓茶北抓桑东抓烤烟、枇杷鲜果抓环湖中央”的产业发展布局,以“一湖两线三区六大经济板块”为抓手,围绕“一村一品、一季一花、一果一节、一步一景”的发展思路,紧盯发展机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农旅融合新业态。

“我也是瀛湖的,前几年看着周边邻居种着枇杷,有的收入好几万块钱,就自己也抓紧种植,目前总共种了有33棵枇杷树,平时自己在安康市里开出租车,家里还有金果子能卖钱,咱瀛湖的枇杷好吃不愁卖!”出租车司机李康林高兴地说道。

绿水青山育金果,瀛湖枇杷促振兴。近年来,“瀛湖枇杷”的知名度也不断提升,市场渠道也逐渐拓宽,枇杷的品质也越来越好,每年枇杷成熟之季,全国多地的经销商也来到瀛湖进货,色泽鲜亮、酸甜适度、汁多肉嫩、生态有机、营养丰富的果子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种得好,卖得俏,“瀛湖枇杷”铺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金黄大道”。

作者:万宝 刘杨 罗妍 刘一薇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