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的“2024年顺义区科技活动周”在顺义区数字科普展示馆启动。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聚焦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增势赋能。从顺义区科委获悉,顺义区科技服务业140家规上企业实现营收210亿元,同比增长32.3%,高于全市增速29.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顺义区扎实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优化重组顺义区推进科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设立8个工作组和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中德产业园等8个工作专班,统筹开展规划制定和政策研究,组织特色主题活动,设立产业基金,建立产业联盟,打造一批特色园区。部署实施16项市级、76项区级重点任务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顺义区科技服务业高速增长,全区建立涵盖“20家龙头、50家基石、100家储备”的企业台账,紧盯行业变化,强化动态管理,全年开展专项调度15次,进一步稳存量、扩增量、控减量、提质量。用好“服务包”机制,走访企业420家次,召开宣讲会50余场,帮助重点企业对接高校院所,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去年1月至11月,科技服务业140家规上企业实现营收210亿元,同比增长32.3%,高于全市增速29.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顺义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等开展政策宣讲70余场,培训企业1700余家次,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783家、排名全市第6。强化独角兽企业培育和服务,引进独角兽1家,培育潜在独角兽10家。发挥骨干企业创新引领作用,2023年1月至11月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合计123.8亿元,同比增长22.5%,高于全市17.9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平原新城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的11个项目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二等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最高。
顺义区科技成果转化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对接在京高校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布局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三城一区”联动发展,与北理工、北航等20余家高校院所对接,承接“三城”科技成果11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8.2亿元、同比增长35.4%。提升创业孵化能级,埃米空间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洪泰智造、海高创新获批北京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认定5家区级孵化器。1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面积约14万平方米,入驻企业712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成功举办2023中关村论坛北京(国际)第三代半导体创新发展论坛。
顺义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引擎,不断开创科技事业发展新局面。今年,顺义区将抓住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以科技创新加速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优化科技政策支持方式,全面提升科技政策的推动效果,使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成为支撑和引领顺义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作者:农京宣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