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麦收地图。刘念 制
从棕黄色的土地被绿色覆盖,绿色又渐变为无垠的金色,在这片辽阔的中原大地,又一年麦收季如约而至。2023年,南阳市所在的豫南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烂场雨”,连绵阴雨导致部分小麦麦穗发黑,有些甚至冒出绿色麦芽,令人忧心不已,而今年,麦子呈现出了令人喜悦的金色。
5月28日,在骄阳下,南阳市唐河县城郊乡党坡村的麦收已接近尾声。还有一天,振群家庭农场的2200亩小麦就要收割完毕,负责人乔振群告诉记者,今年农场小麦平均亩产能达到1200斤,产量非常不错。
记者5月20日来到唐河县时,当时已经有部分收割机率先开镰,乔振群是种地的“老把式”,沉得住气,每天都要去小麦田里查看麦子长势,判断最佳收获期。“每一块地的土质不一样,小麦成熟的时间可能就有早有晚。”为了降低风险,乔振群今年种植了“丰德存20”“烟农1215”“宛麦19”3个品种的小麦,收割时间相差两三天左右。
“现在小麦基本已经成熟,只要不像去年连续下雨,产量基本没啥问题。”乔振群的女儿乔鑫2016年回乡,跟着父亲一起经营家庭农场,并带头成立了万担粮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周边农户提供托管服务。
回想起去年雨中抢收粮食的场景,乔鑫仍历历在目。由于雨后麦地泥泞,履带式收割机更能适应复杂情况,但南阳大多是轮式收割机,乔鑫就在自家麦子收完后,积极帮县内小麦种植户联系湖南、湖北等地的农机手,调配履带式收割机,完成收麦工作。“其实总体来说,虽然去年小麦部分出芽影响了品质,但从产量上看,损失并不大,大概每亩减产100斤,后续等雨停后收割的种植户,小麦能卖到每斤1.2元左右,每亩地比以往少收了两三百元。”相比起经济损失,乔鑫感受更深的是农民对丰收在即,雨却下个不停的无奈。
因此,为了尽可能减少不可控天气因素的影响,提高小麦产量,今年年初,振群家庭农场在已有仓储量300万斤至400万斤仓库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一座能存储400万斤至500万斤的新粮仓,基本辐射唐河县的小麦种植户,可为其提供粮食“庇护站”。临近麦收季,乔鑫又提前联系了更多履带式收割机,做好两手准备。
当然,小麦高产离不开前期的努力。乔鑫向记者介绍:“最近天气温度比较高,还伴有大风,造成个别地块小麦倒伏,但我们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等,来促进小麦灌浆。同时,像弱苗促壮、‘一喷三防’等前期必要的麦田管理环节,也都没有落下。”
为了实现减损增收,唐河县的小麦种植户尽可能利用自然条件完成小麦的收获及晾晒,只要不下雨,基本都会就近露地晾晒。乔鑫随手抓上一簇麦穗,“这个麦还有点湿,我们要等到麦粒饱满、水分点合适的时候再进行收割,这样就省去些烘干成本,成本少了,效益就高了。”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祁倩倩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