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盐碱地里迎丰收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吕璐芳
  • 作者:姚雯祎
  • 2024-05-30 10:42:32

盐碱地里迎丰收点亮麦收地图。刘念 制

盐碱地里迎丰收

在江苏省盐城市,昔日的盐碱地经过持续治理,如今已大规模种上了小麦和水稻等农作物,而且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当前盐碱地里的小麦长势如何?5月22日,记者前往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爱根家庭农场一探究竟。

“你看,麦田的空地上长着一棵灰绿藜,这是盐碱地上的先锋植物,只要地上有这种植物,就可以初步判断土地是轻度盐碱地。”同行的大丰区耕保站站长茅锦国告诉记者。

在农场里,记者看到空地上大大小小的收麦机械已保养好蓄势待发,工作人员正紧张忙碌地调试着厂房里的农机,整个农场都铆足了劲,为即将到来的夏收作准备。

进入麦田,只见一架农用无人机“嗖”地腾空而起,按照设定好的程序穿梭于麦田与稻田之间,将农药精准地播撒在农作物上。农场负责人周爱根一边在手机上遥控着无人机,一边察看着小麦和水稻秧苗的长势,这位农机手出身的种粮大户由此开启了忙碌充实的一天。

当下,爱根家庭农场的3000余亩小麦正处于由绿转黄的灌浆期,水稻则还在育苗阶段。小面积秧田穿插在大面积麦田里,这样的种植方式有何用意?见记者产生好奇,周爱根解释道:“水稻具有一定的耐盐性,种水稻能给土地洗盐排盐,通过适当轮作,可以有效降低土地的含盐量,增强土壤质量,提升小麦等作物的收成。”

黄绿相间的麦穗与绿油油的水稻秧苗一起随风摇曳,这样生机勃勃的场面,很难让人相信这里也曾受到粮食产量低的困扰。草庙镇的土地属于滨海盐碱地,主要存在盐分含量高、有机质和养分低、土壤结构差、保肥能力弱等问题。多年来,为了提升土壤质量,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农户通过开沟排盐降渍、秸秆还田、种植绿肥、轮作水稻等方式洗盐排盐,提升土壤肥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们还没组织测产,但是我估计亩产能达到1200斤。今年小麦行情好,每斤能卖到1.25元至1.3元,已经有种子公司和我们签好订单了,我们的小麦质量高,不愁销路。”周爱根自豪地说。

太阳升起,气温渐高,转眼已临近正午,周爱根回到农场厂房内匆匆吃了几口饭后,就迅速开始为粮食烘干机换零件。“烘干机每年都要保养,这轴承用了好几年了,我把它换成新的,用起来更放心。这台机器一天24小时能烘干25吨小麦,我们今年的小麦收下来就靠它了!”说罢,他行云流水般地拧下旧轴承,换上新轴承,用扳手拧紧,又套上了新的履带。“接通电源,让它空转一下,你听后面的风机转起来了,没有什么杂声,这就说明调试好了。”周爱根介绍。

放下锤子与扳手,太阳已斜向西边,周爱根顾不上休息,又扛起一种特制的长柄镰刀,再次走向麦田,“我们农场种的小麦品种是‘镇麦18号’,收成后要用来繁种,不能有杂株,所以在灌浆期间,有一道工序是去杂。”说罢,他举起手中的长柄镰刀,飞快地割下了一株明显高于周围植株的麦穗。“你蹲下一点儿来看,这株的麦穗特别高,比其他的要高出一个穗的长度,这就是杂株,要花时间请人把田里的杂株都割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小麦都是同一个品种,符合繁种的要求。”周爱根介绍。

去杂的工作虽然不难,但极考验细心和耐心程度,同时也对体力有一定要求。在田地里走了几趟,记者已是满头大汗。周爱根告诉记者:“去杂这个工作,没法利用机器来做,必须得是人工一根一根地割下来。做去杂工作,按一天一人40亩地算,需要10个人干7天。”

到了晚饭时间,忙碌了一天的周爱根才从田间抽身,回到厂房。正当记者以为他终于要好好休息一下的时候,他又接起了电话:“6月3号就要开镰了!万一麦收遇上下雨,我这里的机器可能运转不过来,我想协调两台收割机过来轮换……”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姚雯祎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