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植物疫苗”为水稻增产保驾护航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李丽颖 王臻
  • 2024-05-31 16:49:30

人体通过打疫苗便可提高自身免疫力,如果给农作物也打上一种疫苗,会不会有同样的效果呢?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的一处稻田里,记者便见证了这神奇的一幕。

5月28日,2024年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暨水稻减药增效绿色防控技术现场观摩活动在四川省德阳市举行。来自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全国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与四川省、县级植物保护体系相关人员共赴水稻生产一线,观摩植物免疫诱抗剂在水稻带药移栽防病促生长方面的应用,并就如何科学安全用药以促进水稻减损增产进行研讨。

观摩现场设在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的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只见刚栽插的水稻秧苗吐出一片新绿,田地里到处孕育着生机和希望。“苗子长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它的根。根短、叶少,就会产生更多无效穗。”陈坚是海南正业集团营销事业部的产业经理,从事农药技术研发推广已有十多年。在一片对照田前,他俯身拔下两株秧苗进行比对,“我们在插秧前3-4天将海岛素与乙蒜素按比例混合后,打在实验秧苗上,然后再将秧苗带药移栽进田里。现在一个星期过去了,可以明显看出,施过药的秧苗返青更快、干尖少、发根多,这意味着在产量上更有保证。”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周普国(左二)与海南正业集团营销事业部产业经理陈坚(右一)在对照田前对比水稻秧苗长势。

陈坚提到的“海岛素”,又名“5%氨基寡糖素水剂”,是一种植物免疫诱抗剂。海岛素是从海洋甲壳类动物外壳中提取得到壳聚糖,再通过生物酶解工程制备而成。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可通过诱导植物体提高自身免疫力并激发抗病抗逆信号,调控植物抗性相关基因表达及代谢水平,促进作物健康生长。由于它针对作物本身而非直接作用于病或虫,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植物疫苗”。植物免疫诱抗剂以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的特点,符合绿色、高效、低污染的农药行业发展方向,也开辟了植物保护的新思路、新途径,对促进农作物增产抗病、农药减量和病虫害绿色防控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病虫害发生种类多、防治任务重、用药量大的作物,“与此同时,稻田具有良好的生态补偿效应,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也很丰富,为我们搞好减药增效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市场”。全国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研究员赵清介绍,农药以其快速、高效的特点被广泛使用,在保障农业丰收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乱用、滥用农药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广泛关注。2015年农业部提出化肥农药零增长计划,开发生物农药成为解决农药污染问题、实现农药减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周普国介认为,植物免疫诱抗剂作为新型生物农药,在减少农药使用、对农作物增产提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植物免疫诱抗剂将成为绿色防控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型农药产业。”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副站长吴春先介绍说,当前,四川省大春生产已全面展开,水稻已进入移栽至返青期,水稻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等重大病虫害进入防控关键时期。作为农业大省,四川省对植物免疫诱抗剂的推广与应用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据介绍,2013年,双流区合江镇首次尝试在冬草莓上使用海岛素,当时草莓的白粉病、灰霉病和早衰病情严重,用药后结果显示,海岛素对草莓白粉病防效可达81.6%,同期草莓增产达到21.9%。“当地植保站长非常激动地给我们打电话,说仅仅过去七天,草莓就长出了新叶片、新果实,我们对此也非常重视。”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徐翔说,在全国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的指导下,四川省连续在粮油、蔬菜、水果、茶叶等多种农作物上开展了海岛素植物免疫诱导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目前海岛素已在全省110多个县(市、区)30多种作物上累计应用面积达2860万亩次。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使用植物免疫诱抗剂,主要病虫害发生频率可降低40%-60%,增加作物产量10%-20%。目前海岛素植物免疫诱导技术已成为四川省“一控两减”“绿色防控”的主要推荐技术,今年将重点打造10个生物农药应用示范县,建立使用植物免疫诱抗剂的示范基地。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陈华保认为,生物农药防控现已成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氨基寡糖素的植物免疫诱抗剂对水稻病虫害预防效果很好,“不过除了药剂选择之外,还要特别关注它所配套的施药技术,一个好的施药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药剂的使用量。”陈华保介绍,目前无人机飞防作业正在成为主流,其中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是否有针对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标准飞行参数设定,在配套助剂,特别是飞防助剂的设计上应尽量减少漂移、增加沉降,以及施药后无人机作业质量的监管。据悉,四川农业大学和省植保站正在联合对上述情况做出探索,现已在四川省10个县内陆续展开验证工作。

“虫口夺粮保丰收,打一次药,见一次效,是农民朋友最朴实的愿望。但是,最好的防治方式不是‘治有病’,而是‘防未病’。这也是我们‘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的灵魂所在。”赵清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见习记者 王臻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