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旧貌换新颜 发展谱新篇——看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泥牛村之变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鲁新琪
  • 2024-06-03 20:59:12

牛泥村,隶属于云南省巧家县蒙姑镇。由于地处高原,远离海洋,湿润的空气难以抵达,导致降雨稀少。加之季风气候的影响,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干旱状态。干旱,如同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牛泥村的发展喉咙,使得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挑战。然而,面对困境,村民们并没有选择屈服,他们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一改旧貌,展露新颜。

智慧抗旱,引领风潮攻坚克难

水,作为生命之源,它不仅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

“我们的村民苦也苦得,无奈我们这个地方以前太缺水了,种什么产量都不高,集体经济也发展不起来。”谈起此前干旱的情况,村干部程昌华不无感慨地说道。

长期的干旱给牛泥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农作物生长受限,土地贫瘠,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有效的水源管理和优良的抗旱措施变得愈发关键和紧迫。

杨选云和由他发现改造后的新型蓄水池有效解决了水的问题。

作为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县烟草公司,也一直致力于抗旱助农工作。从2017年起,就开始大力推广烤烟滴灌配套技术,对于牛泥村甚至整个蒙姑镇这样极度干旱少雨的乡镇滴灌技术都是非常适用和必要的,它能让有限的水源精准渗透于烤烟根系周围,湿润小范围的地表,也可大幅度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实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从2017年到今天为止,牛泥村推广滴灌面积1368亩。

“这几年用上了滴灌,相当方便,也很节水,不用像原来那种拉起皮管跑了。”烟农郑远宽说,“我从25岁就开始种烟,最开始的时候都是靠桶挑瓢舀。那时候每家都只敢种上几千棵,像现在这样种上万棵的话,在当时想都不敢想。”

滴灌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解决了灌溉末端的问题,但源头储水还停留在地窖储水的层面上,修建地窖不仅成本高,而且取水需要抽水机。牛泥村烟农杨选云,一个善发现、爱学习、有远见烟农朋友,在一种新型镀锌板材料制作的养殖池上找到了灵感,在县烟草公司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2022年,第一个新型镀锌板材料制作的可移动蓄水池出现在了牛泥烟区的田间地头,大家在看到其高度的灵活性、可用性后,纷纷“跟风”购买搭建,可移动蓄水池在烟区迅速得到了推广,在抗旱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移动蓄水池还被纳入了县烟草公司的抗旱补贴政策,区区两年,牛泥村移动蓄水池数量已达206个。

“这个池子好使得很,下面接根管管,水就出来了,都不消费力用抽水机抽了”,移动水池的“试水者”龚有华说道。

“这些年来,我们村的用水条件确实得到了显著改善,原本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赖于炉房水库堰沟,现在全村都铺设了供水管网,再加上滴灌、水池这些新技术,大家都不像原来那样为用水发愁了。”村干部程昌华笑着说道。

机械帮忙,共同奔向幸福生活

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水难题后,牛泥村还面临着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过高等问题。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劳动力成本通常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播种、施肥、灌溉、除草、收割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人工参与。由于外出务工的人数增加,劳动力价格逐年上升,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在牛泥村,一个人工每天的价格在150元左右。

牛泥村的烟田里烟叶生机勃勃。

“现在的人工是不好请,除了工钱还要供吃供住供烟,一账算下来就赚不到啥子钱了嘛。”谈起请工的问题,杨选云颇为无奈地说道。

为节约种烟劳动力成本,县烟草公司在重点生产环节大力推广成熟农机使用力度。牛泥村的烟农们在微耕机、起垄器等农机设备购置上进行了差异化购置,在烟地深耕、打塘等各生产环节相互借用,一定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极大提高了农事操作效率,烟叶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这个常年种烟的地肥力也慢慢不行了,去年整了这个大挖机深翻了一下,病和虫都少了,效果还可以,还是要这种大家伙才厉害啊”龚有华说道。

同时,村民们自发成立了“牛泥村互帮互助小组”。将相对集中的几户人家划为一个队,遇到农忙时,白天自己先做自己家的事,晚上根据情况集中力量到一户人家去把活干完。并且因为各家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在一个阶段内可以安排错峰进行,有效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去年在编烟烤烟的时候,我们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大家相互帮忙,能省下不少工钱。”经过杨选云粗略计算,去年的烤烟季节,他节省下3万元左右的人工钱,公司+农户共同走出了一条减工降本的好路子。

产业融合,携手走上富裕之路

要有好收益,既要节源,也要开流。粮烟协同,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023年,蒙姑镇的烟叶种植面积为6300亩,在烟站的引导下,烟后作物的种植面积有3040亩,占整个种烟面积的48.2%。烟农们通过种植豌豆、蚕豆、大豆、玉米等烟后作物,亩均收入能再增加500-800元。”蒙姑烟叶工作站站长陈祥安介绍道。

“去年采完烟我种了10亩的蚕豆,一般就是卖点青蚕豆或者打成糠去卖,一亩地差不多能有500块的收益。”杨选云笑着介绍道。

“去年我家还种了点向日葵,烟站的拿了点葵花籽给我,说喊点在烟田埂上,能防虫,这个葵花开的时候田边风景也好,我还留了点种过两天点”,烟农卢道奎开心地说道。

现在的牛泥村,昔日的简陋农舍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崭新的楼房,窗户明亮,门前花团锦簇。村里的道路上,随时可见停放的轿车、越野车等自用交通工具。

这些变化不仅仅是房子的外观和出行方式的改变,更是农民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最好见证。

“党和国家那么关心乡村建设发展,又有政策,又有支持,只要我们肯干肯奋斗,日子自然是越来越好的。”陈昌华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满足,那是源于巨大改变带来的幸福感,也是对未来更美好日子的期许。

作者:鲁新琪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