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庆首个“国际马铃薯日” 话“多样性”托起的未来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姚雯祎
  •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洁 张震宇
  • 2024-06-04 20:51:27

5月30日,马铃薯迎来了自己的首个国际节日。2023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30日定为“国际马铃薯日”,旨在提高人们对马铃薯在营养、经济、环境和文化方面的多重价值的认识,看到其作为宝贵粮食资源及农村家庭和生产者收入来源所作的贡献。

嘉宾们参观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的温室。


在这一节日到来之际,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以“多样性资源,托起未来希望”为主题牵头开展了全球庆祝活动。围绕这一主题,中国各地举办了多场庆祝活动。5月30日在北京延庆,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举行开放日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探讨马铃薯种质资源培育利用和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马铃薯作为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其地位在全球粮食供应中举足轻重,超过三分之二的人以马铃薯为主食。

关于马铃薯的驯化与传播历史,秘鲁驻华大使馆副馆长艾丽卡·里萨尔多给出了详尽的介绍:“距今约8000年前,安第斯山脉的印加人最初栽培和驯化了马铃薯,并进一步完善了栽培技术,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下进行试验,丰富了马铃薯的遗传多样性,从此拉开人类食用马铃薯的序幕。”

过去的几千年间,安第斯人都以马铃薯作为主要食物。大航海时代,马铃薯最先被带到欧洲,成了欧洲人餐桌上的主要食物,并开始在全球迅速扩张。300多年前,马铃薯传入中国,并在我国北方得到广泛种植。现今,马铃薯的足迹遍布各大洲,有超过5000个品种。

“马铃薯这个神奇的作物曾经催生了南美安第斯山区的农业文明、促进了世界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也是平民赈济灾荒的救命粮和战争动乱时期的宝贵食物,对支撑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更具有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健康营养食物的突出优势。”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这样评价。

根据FAO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在气候变化、冲突和经济不稳定等因素的威胁下,2022年有6.91亿至7.83亿人遭受饥饿。

“马铃薯在159个国家种植和生产,种植面积超过1780万公顷,年产量达3.74亿吨。通过广泛种植和消费马铃薯,可以极大地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健康饮食,并为数百万人提供谋生的机会。”FAO驻华代表处临时代办张忠军表示,这是全球第一次庆祝国际马铃薯日,FAO驻华代表处与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在中国40余个城市的近500家超市公益投放了“国际马铃薯日”海报,让其直接走进马铃薯消费群体的视线。

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对马铃薯重要性的认识,作为马铃薯发源地之一的秘鲁一直致力于推动设立庆祝活动。2022年至2023年,秘鲁牵头向联合国提案设立“国际马铃薯日”,并最终获得通过。这一提案也得到了中国、法国和爱尔兰等国的支持。

“我要感谢中国政府为联合国批准这一国际日所提供的大力支持。从讨论一开始,中国就与秘鲁一道,为马铃薯获得联合国的认可而努力。”国际马铃薯中心主任西蒙·埃克说道。

自5月中下旬起,国际马铃薯日的庆祝活动便渐次展开。为了迎接这一节日的到来,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与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分别在湖北恩施、云南大理和安徽淮北举办了庆祝活动。FAO总部也同步举行了相关活动,庆祝这一属于马铃薯的特别日子。

在中国,马铃薯是粮菜、加工原料兼用作物,约70%种植在脱贫地区,是近百个县的主导产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马铃薯产业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资源短缺、病虫害频繁发生以及气候变化等挑战,都在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些挑战,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协同合作,才能实现马铃薯产业的转型升级,才能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与全球粮食安全危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黄三文说。

值得一提的是,马铃薯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据介绍,全球约有5000个马铃薯品种和150个栽培马铃薯的野生近缘种,它们在一系列性状上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变异,包括适应不同生产环境的能力、对病虫害的抗性和不同的块茎特征;它们是可遗传性状的宝库,可用于作物的持续遗传改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新的病虫害生物类型和消费者的喜好。

作为一家主要研究马铃薯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国际马铃薯中心保存了全球最多、最齐全的马铃薯及块根、块茎类作物种质资源。“过去40年中,国际马铃薯中心与中国在种质交流方面开展了积极合作。中国种植的马铃薯中,约有25%的基因可追溯到通过国际马铃薯中心传入中国的遗传物质。”西蒙·埃克说。

2015年7月,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正式落户北京延庆,这为双方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提供一个新平台。如今,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已在中国建设种质资源库,并稳步开展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新品种选育、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产品深加工和人员培训等多项工作。

“我们将在加强与中方在中国深入合作、响应中方提出的各项倡议和战略的同时,拓展在亚太地区、非洲和拉美地区的密切合作,争取把中心建成亚太区域一流的薯类研发机构,共同推进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联合国2030年发展议程确立的消除贫困、零饥饿、良好健康福祉等各项目标。”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谢建民表示。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