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智慧帮扶铺就山村成长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挥优势助推安徽金寨县龙马村发展纪事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钟欣 李婧
  • 2024-06-05 10:56:46

夏日里的安徽金寨县,层峦叠翠,水色林光。在从县城奔向偏远的燕子河镇龙马村的盘山路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驻村工作队队长郭磊向记者讲起3年前首次进村的场景——从安徽省合肥市到龙马村,车程需4个多小时,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山路上转圈圈,偶尔有牛群悠闲地占道,车只能停下来等候。当时,看到同行的同事因山路崎岖而晕车,面色惨白,郭磊焦灼地问司机:“师傅,到村里还有多远?”司机说:“快到了。”没想到这“快到了”是继续转了1小时盘山路才进村。

中科大在龙马村新建的“光电农业”试点项目。

深山里的龙马村有不少特产。2800亩优质茶园是村里的传统产业,每年4、5月是忙碌的采茶时节;红薯产业是龙马村所在的燕子河镇的主导产业,金寨人都知道这里的手工红薯粉口感好;另外,龙马村还出产黑米、山核桃、木耳等农产品。

虽然特产不少,但要把这些深山中的好产品变成揣在口袋里的现金,对于当地农民来说谈何容易?2014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定点帮扶龙马村,采取了个人帮销、定点采购等方式带动当地农民增收。2021年以来,中科大驻村工作队依托高校优势,创新帮扶工作思路,通过援建茶厂、建设龙马电商中心、探索“光电农业”等一系列举措,提升帮扶实效。2022年,龙马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4.42万元。当地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前路:援建茶厂设备 让茶农卖茶不出村

“无芽亦无梗,满杯皆是叶”,六安瓜片翠绿沉着、形如瓜子,因此被称为瓜片。瓜片只取单片生叶制成,是无芽无梗的茶叶。龙马村是瓜片的产区,茶产业是该村的基础产业。

与茶农们聊天时,能够感觉到他们对村里的茶厂感情颇深。村民汪德芳告诉记者,家里祖祖辈辈都是茶农,现在她家种着4亩茶园。“以前种茶苦、卖茶难。村里没有茶厂之前,我们要挑着茶叶走好几里山路到卖茶叶的市场,小商贩都集中在那里等着收茶。他们好精明,已经提前商量好价钱,经常压价。我们茶农最怕卖茶时下雨。一下雨,商贩就说‘茶叶受潮,压了分量,价格还得低一点’。”汪德芳觉得现在村里有了茶厂,真是解决了茶农的大问题。“茶厂蛮不错,我们不用走那么远卖茶,也不用和商贩磨嘴皮。”汪德芳笑着说。茶农朱翠平告诉记者:“茶厂收茶都是按质量分类,质量越好越贵。有了茶厂,我们收入就有了保障。”

汪德芳和朱翠平口中的茶厂是由中科大在龙马村援建的标准化茶厂。走进宽敞整洁的制茶车间,新茶的清香扑面而来。龙马村党支部副书记余有果介绍,茶厂的场地是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提供的,修建厂房的资金是当地政府支持的,价值40多万元的设备是由中科大于2021年支援的。村里将茶厂整体承包出去。茶厂对本村茶农送来的鲜叶原则上应收尽收,只要茶叶品质达到要求,就按照保护价收购。

为了打开当地茶叶销路,中科大驻村工作队也想了很多办法。2023年,中科大帮扶办发动校内相关单位和师生集中采购茶叶11万余元。中科大还将龙马村高山茶作为会务用茶,在该校举办的会议上向与会人员推介。

2023年,龙马村标准化茶厂不仅向村集体缴纳了13.8万元的收益,还支付750万元向龙马村的茶农收购茶鲜叶,向当地村民支出劳务费42万元,大幅提高了当地茶农收入。

当下:支持开拓销路 让土特产走出深山

今年5月9日,中科大帮扶办主任何昊华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龙马电商定点帮扶农产品展销馆,5月初试营业,已有各类金寨县生产的农副产品、休闲小食,欢迎大家选购。”

龙马电商定点帮扶农产品展销馆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馆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农副产品,有山核桃、黑米、红薯粉丝、各类干果……“过段时间还有新鲜的黑毛猪猪肉和土鸡蛋上架。”郭磊告诉记者。

如何让龙马村的农产品走出大山?怎样让优质土特产品转化为农民的收入?郭磊介绍,中科大帮扶队伍主要从“购”“销”两个关键词入手。

为了打开农产品的销路,中科大帮扶办投入10万元用于支持龙马村建设电商直营中心,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企业合作,共同经营该电商中心。中科大通过主办线上帮销平台“蜗壳助农馆”、开设线下农产品展销馆、校工会对接采购职工福利产品等方式支持电商直营中心产品的销售。“我们村的农产品有70%是在中科大协助下销售出去的。”余有果介绍。

在收购环节,龙马电商直营中心对村民生产的农产品采取保护价收购。以红薯为例,2023年当地红薯产量超过以往年份,市场收购价格却呈下降趋势。在中科大驻村工作队建议下,龙马村电商直营中心引导农户种植产粉率高的红薯品种,同时鼓励发展红薯粉加工产业。2023年,中科大帮助龙马村销售红薯粉1万余斤。

龙马村村民汪成去年种了24亩红薯,平均每亩产量3000斤,全部以每斤0.7元的保护价销售给龙马电商直营中心。“去年红薯的价格不好,小商贩批量收购的价格顶多每斤0.5元。村里电商直营中心的价格让我每亩地多收入了600元。”汪成说。

出售红薯只是汪成收入的一部分。他有作粉条的手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又将加工红薯粉的项目承包给他。“我带着工人纯手工加工红薯粉,很多人都过来看制作过程。因为制作红薯粉,我们又赚了一份劳务费。”

村民们介绍,以前销售农产品靠“单打独斗”,只有个别人会开网店、做直播,大部分农民要等商贩上门收货,现在村里有了电商直营中心,有效化解了市场风险。据统计,在中科大的帮扶支持下,2023年度龙马电商直营中心完成营业收入136万余元,有力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未来:探索“光电农业” 让小山村“长出”新质生产力

今年3月,在龙马村一块0.5亩的闲置土地上,竖起了若干两米多高的支架,支架支撑着经过特殊设计的匀光型农业光伏系统,光伏板下的土地已经种上了蔬菜种苗。在菜地旁边还建有一个四四方方的“铁皮房子”。当地农民看着这块地直纳闷:“这里要干啥?难道地里种菜还需要电?”


“这是我们最新探索的‘光电农业’项目。虽然目前还没发挥效能,但这是我们帮扶工作的未来。”中科大物理学院光学与光学工程系教授、该项目负责人刘文告诉记者,“这个‘光电农业’项目最核心的技术在于菲涅尔匀光玻璃板的设计及生产。在两块常规光伏组件之间增加特殊设计的菲涅尔匀光玻璃板,可以把太阳光均匀地折射至两侧被组件遮挡的阴影区域,能够使光伏板底部光强控制在到自然光照的40%~60%,并且光能均匀分布,从而满足茶树、咖啡、红薯、菊芋、芽球菊苣等喜阴作物对阳光的需求,解决了过去光伏扶贫中建设的普通光伏与农作物‘争光’导致农作物减产的难题,而且电站建设成本增加不多。”这样在同一块地里,实现既能光伏发电,还能保证农业生产。而那个四四方方的“铁皮房子”实际上是一个采用了相变储冷技术的新型光伏冷库,冷库电力可由光伏直供,不仅电力成本低,还能将白天的电以冷能的形式储存到夜晚用。

“现在这些秧苗刚刚种下,还看不出作物样貌。实际上,这是芽球菊苣的秧苗。芽球菊苣也叫玉兰菜,近年来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这种蔬菜的生长喜阴,光伏板减少了一些阳光直射,反而能令他们更好地生长。芽球菊苣在采摘后放置到光伏冷库内,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农户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灵活选择销售时间。光伏冷库的电力90%来源于菜地里光伏设备的电能,不仅环保节能还省成本。别看这小小的一块地,在这里能实现种植、仓储和发电多个产业。”看着刚冒头的小苗,刘文满眼憧憬地说,“希望这个试点项目未来能够成为一个可推广的模式。”

金寨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刘文教授可不是“吹牛”,在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光电农业”项目已经颇有成绩。刘文教授团队在大湾村有一个占地两亩的匀光型光伏茶园试点项目,即在茶园内架起匀光型光伏板。目前该光伏茶园已实现发电,年发电量约为10万千瓦时。据茶农反馈,光伏板下的茶园长势良好。光伏茶园实现了“光伏发电-茶叶增产-节约灌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每亩地发电和采茶的综合收益预估为2.3万元。

当科技与农业紧密结合,一个小山村的未来将更加令人期待。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钟欣 李婧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