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观点 详情

澳大利亚: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姚雯祎
  • 作者:宋嘉豪 王婷昱
  • 2024-06-12 09:22:31

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工作。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以来,连续七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数字乡村建设提出战略部署与工作要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放眼世界,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各国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各国乡村发展的主要方向。澳大利亚数字乡村建设开展较早,形成了多样的实践探索经验。

  

澳大利亚数字乡村建设实践探索

作为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澳大利亚高度重视高性能计算研究与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社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乡村建设。

第一,高度重视顶层设计。早在2004年,澳大利亚便制定实施了发展信息经济的战略框架,确定了增强信息能力、构建数字化服务基础、打造数字化平台、鼓励信息创造共享这四个优先发展方向。2017年出台的《澳大利亚农业科学十年规划(2017-2026)》确定了包括农业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在内的6个研究领域。2022年发布的《农业数字基础战略》规划了数字技术在本国农林牧渔业的发展路径。

第二,统筹兼顾软硬建设。2009年,澳大利亚推出《国家宽带网络计划》,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出资,开始建立覆盖全国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光纤电信网络,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在有效推进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澳大利亚还高度重视数字软件服务能力提升。2013年,制定实施《国家云计算战略》和《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旨在强化澳大利亚境内数字运算能力与数据驱动决策。

第三,切实保障公平可及。澳大利亚在统筹推进全境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等建设内容的同时,切实保障公平可及。例如,近年来实施的“更好的连通性计划”,更多地聚焦到农村地区与农民群体,旨在通过强化农村地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扩展数字技术与服务在农民生产、生活领域的应用场域等途径,缓解农村与其他地区之间、农民与其他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

  

数字乡村建设国际趋势研判

发达国家纷纷将数字化建设作为乡村优先发展方向,其中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实践探索很典型,也显现出数字乡村建设的国际趋势。

第一,规划引领,政策先行。数字乡村建设规划是“先导工程”,是数字乡村建设的“纲”。编制好数字乡村建设规划有利于合理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有序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相关政策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行动准则、行动纲领和行动导向,具有重要保障和支撑作用。

第二,硬件夯基,软件提质。数字乡村建设既包括“硬件”即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包括“软件”即数字服务支撑平台的搭建、农民数字素养的提高等内容,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数字乡村建设统筹兼顾软硬建设,避免出现畸轻畸重的倾向,已成为世界各国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共识。

第三,场景拓展,公平可及。数字应用场景是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智慧党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农村普惠金融等领域的一些主要应用。当前,世界各国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数字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呈现多样化趋势。与此同时,在数字应用场景延伸的过程中,数字贫困、“数字鸿沟”等衍生问题日渐成为国际焦点,公平可及发展成为各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理念。

  

对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启示

在总结澳大利亚数字乡村建设实践探索、研判数字乡村建设国际趋势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把握国际数字乡村发展态势,立足中外数字乡村发展差异,有力有序地推进我国数字乡村建设。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保障。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多项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绘制数字乡村建设战略的总体蓝图,制定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总纲领,分阶段、分领域、分内容制定实施计划,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在相关战略规划的系统部署与政策保障的有效落实下,因时制宜开展具体举措,有力有序推进我国数字乡村建设。

持续夯基强本,兼顾软件提升。一方面,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需施策,补短板抓弱项持续加强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适农化”数字平台建设与农村群众数字能力提升。

缩小“数字鸿沟”,统筹效率公平。在不断推动乡村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效能提升的同时,还要通过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及数据要素的投入,不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同时,谨防农村内部“数字鸿沟”等群体间数字技术应用差距问题,统筹数字乡村建设的效率与公平。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