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详情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辽宁锚定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暴佳然
  • 2024-06-13 15:01:44

辽宁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在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辽宁主题采访行前动员和情况介绍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杨辉向记者介绍,辽宁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锚定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总目标,以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把辽宁科教资源的优势转化为振兴发展的胜势,以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推进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和沈抚科创园建设,夯实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础。系统布局战略科技力量,争取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在辽宁布局,全省新获批建设1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沈阳、大连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大连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加快建设。以全新体制机制组建、运行4家辽宁实验室,探索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的新模式。今年将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建设20个省重点实验室群,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牢科技创新“底座”。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重点围绕高端数控机床、储能与氢能等方向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装备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国和一号”屏蔽电机主泵、“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17.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等一大批大国重器在辽宁相继问世。此外,我们加强颠覆性技术攻关,聚焦前沿领域,开展“从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研究,引领发展未来产业,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动科技与产业“双螺旋”融合发展,加快构建“1(总平台)+N(区域)+X(重点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推动建设了36家中试基地,构建覆盖全省的中试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站”。我们还积极培育科技服务机构400多家,开展专业化、市场化对接路演活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滨海实验室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苯项目以4500万元落地恒力石化、中国科学院金属所超纯不锈钢制造技术以1800万元落地抚顺特钢。2023年,我省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55.5%,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了1308.3亿元,同比增长了30.8%。

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研究制定《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的若干措施》,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创新平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600个,汇聚200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我们还组织开展“科技专员进企业”专项活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2023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年度增长56%,总量达到33484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度增长16%,总量达到12875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5339家。我省十月稻田、沈阳微控新能源、大连融科储能成为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深入推进落实《辽宁省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完善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持续深化科技经费“放管服”改革,创新平台、项目、人才、资金等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我们开展了突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探索实施持续稳定支持试点。去年,全省新增两院院士6人,总数达到61人;全职引进海内外博士和高级职称人才4387人,同比增长77%。辽宁创新生态持续改善,创新动能更加强劲,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正在转化为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