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创新“五步工作法” 培强“好青年”队伍

莱阳市全面凝聚乡村振兴强大青春动能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郭芸芸
  • 2024-06-14 19:06:52

近年来,共青团莱阳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莱阳市入选“山东省乡村好青年选培计划整县提升试点”的重大机遇,选树培强了一支扎根农村沃土、示范作用突出的“乡村好青年”队伍,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建功立业,在助力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莱阳样板”中奏响了青春时代强音。

一、坚持以“优选”为前提,激发“乡村好青年”源头活水

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开展“乡村好青年”选引,为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制发《关于开展2022年“乡村好青年”选树工作的通知》,树立标准、开展动员。立足群众广泛选,注重社会面和普遍性,从群众中选,让群众自己选;依托组织严格选,以组织化推荐为基本途径,畅通“村级提名、镇级推荐、市级选树”的三级推选模式,将组织要求贯穿始终;扎根本土充分选,真正将注意力转向本家“自留地”,培养选树本土青年乡贤,健全递补、退出机制,高标准选树“乡村好青年”784人,实现“乡村好青年”村庄覆盖率100%,优中选优推选山东省级“乡村好青年”8人、烟台市级“乡村好青年”20人、莱阳市级“乡村好青年”78人,为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坚持以“培强”为基础,打造“乡村好青年”赋能课堂

聚焦赋能提质,针对“乡村好青年”群体多样化发展需求,定制培训课程,靶向提升青年乡贤投身乡村振兴硬实力。一是重引领,开办“鸿雁赋能·思想提升班”。以姜疃镇“乡村振兴学院”为载体,通过体悟实训、对标精训等方式,开展党的理论宣讲12次,把党的“大道理”转化为青年易于接受的“明白理”,引导他们明大局、提认识、树远志。二是重培养,开办“青春建功·能力拓展班”。根据村、镇、市三级青年特点,汇聚青年志愿服务、青少年事务服务、青年应急救援、青年文明号单位等团属力量,开展“乡村好青年”专题金融税费知识培训、应急救援技能培训、涉农领域技能培训等20余次赋能提升课程,覆盖“乡村好青年”群体1000余人次,建立起不同层级各有侧重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三是重提升,开办“青春建功·导师领航班”。组建40余人的“乡村好青年导师团”队伍,立足乡村青年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涉农知识实操应用、名企HR“面对面”座谈等活动20余场,有效提升了青年核心技能,打通了青年就业创业的服务链条。

三、坚持以“活用”为重点,搭建“乡村好青年”实践平台

聚力载体创设,集成资源优势,全方位探索“乡村好青年”融入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一是立足全市农村实际,搭建“好青年”助农联络平台。形成了以主城区为核心,辐射东西南北四个示范区的“一核四区”格局,实现了镇镇都有青年联络站、村村都有青年联络点。深耕团属交流阵地,探索成立莱阳市乡村“好青年”联盟,打造全域覆盖的“乡村振兴青年学院”,以主城区“青年会客厅”为载体,今年开展“桑梓创客座谈”“梨乡学子家乡行”等活动20余次,覆盖青年群体1000余人次,强化“乡村好青年”社交拓扑,建立完善的信息交互矩阵。二是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搭建“好青年”产业成长平台。通过组织“乡村好青年”进校园、进社区、进“青年之家”以及“好青年遍访”活动,年内实地调研“乡村好青年”产业47次,并根据产业类别、发展需求将全市“乡村好青年”产业资源进行有机融合,推动了“乡村好青年”产业横向联动、资源共享。三是探索挂职锤炼模式,搭建“好青年”参政干事平台。推动综合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组织能力强的“乡村好青年”党团员进村级团组织班子,择优选拔莱阳市级及以上“乡村好青年”进入乡镇(街道)团(工)委班子,每个镇街配备至少1名“乡村好青年”作为兼职团委副书记,明确1名“乡村好青年”担任青工委副主任,实现人才资源、团内资源的有机结合。综合考量“乡村好青年”的专业特长、能力素质等因素,安排参与村务管理,提升农村工作能力,为村级班子长远发展储备青春力量。

四、坚持以“厚爱”为保障,完善“乡村好青年”帮扶体系

聚力推进政策落地见效,精准施策确保“乡村好青年”干事创业无后顾之忧。一是突出结对帮扶。建立镇(街)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年轻干部与“乡村好青年”的结对帮带制度,选取36名有经验的乡镇干部做他们的“成长顾问”和“工作导师”,帮助他们熟悉农村政策,掌握沟通技巧和处理问题能力,提高发展本地农村经济、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二是突出政策帮扶。积极争取同级组织、农业、财政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共同参与,整合人社、商务、科技、住建、医疗、交通等部门的政策资源,形成涉及11个部门的17条惠青政策,为“乡村好青年”群体解决“税学医房”等关键小事,让他们“爱在莱阳,难以离开”。三是突出资金帮扶。协调建行、农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推行“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简易审批模式,打通“乡村好青年”融资贷款绿色通道,扶持18个创业项目,协调各类资金800余万元,做好“乡村好青年”创业融资纾难解困。四是突出成长帮扶。建立成长帮扶跟进体系,将已进入村“两委”班子的140余名“乡村好青年”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跟踪培养,对已经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表现优秀且符合条件的18人,优先推荐参加乡镇事业编招聘,择优推荐参加“五方面人员”选拔进乡镇班子,实现干部人才培养和基层力量配强。

五、坚持以“实干”为导向,彰显“乡村好青年”青春风采

聚力发挥各行业“乡村好青年”示范作用,以“乡村好青年”群体为能量极,打造独具梨乡特色的“产研销服”体系。在生产方面,推动“乡村好青年”投身全市预制菜等重点产业发展,通过好青年领办、参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乡村好青年”助农益农合作社、家庭农场20余家,带动流转土地、规模种植近3000亩,助力集体增收300余万元、农民增收150余万元;在研发方面,对接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向“乡村好青年”提供技术支持,邀请涉农领域专家教授30余人,到18个镇街开展现场指导67次,实现“科技助农”;在销售方面,引入“十镇百村千人”青年电商力量,打造“青年惠农助商电商培训学院”,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和“数商兴农”行动,对接京东、顺丰小当家、河马生鲜、美团等电商平台,创建“梨乡好品”本土品牌,助农销售各类果蔬200余吨,提升销售额30余万元。在服务方面,组建“乡村好青年讲师团”,围绕传播科学理论、宣讲党的政策、培育主流价值、丰富文化生活,开展百姓宣讲、道德实践、送戏下乡、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43次,覆盖乡村人群2300余人次,助力乡村文明蔚然成风。发动“乡村好青年”群体开展群体参与“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乡村好青年”人均志愿服务时长年均50小时以上,走访65岁以上老人400人,结对帮扶困境儿童200人,实现困境儿童“微心愿”清单400个。

下一步,共青团莱阳市委将紧紧围绕中共莱阳市委“11349”总体工作思路,汇聚资源,全域提升,用青春擦亮“中国梨乡”“中国恐龙之乡”“中国预制菜之乡”的“三张名片”,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磅礴青春力量。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郭芸芸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