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社会 详情

“莱西有礼”叫好又叫座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郝凌峰 于言朋
  • 2024-06-19 16:31:33

近日,在青岛热门景点奥帆中心广场前,莱西周末嘉年华暨第二届“莱西有礼”美食季活动热闹开启,鲜肥味美的莱西湖淡水鱼、小龙虾、大闸蟹等水产“三件套”,肉脆瓤蜜的马连庄甜瓜、甘甜可口的店埠“三红”胡萝卜汁、肥而不腻的旭东猪头肉……这些青岛市民平日熟知的莱西特产,如今有了一个共同的品牌——“莱西有礼”。

这是青岛莱西市优质农产品抱团创品牌的一幕。莱西是青岛重要的“菜篮子”“粮袋子”,全域农特产品丰富多样,已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06个,仅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就达21个。为此,当地乘势提出整体包装推介莱西产品,全力打造“莱西有礼”品牌,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统一制定入选标准、严格把控入选产品、官方进行宣推,为“莱西有礼”区域品牌农产品建设导流赋能。

“莱西优质农产品很多,过去各自单打独斗虽然有一些名气,但只限于周边区域,没有走得更远,也没有形成品牌溢价,很是可惜。”“莱西有礼”品牌运营方——青岛聚莱人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明波说,他们通过优选采购的方式,集成众多优质农产品,打造了“莱西有礼”品牌,为的就是把优质农产品市场做大做强。

在这一区域公用品牌的组团包装下,200余种特色好品和风味美食齐聚一堂,形成了品牌效应。“近年来,‘莱西有礼’品牌农产品频频高光‘出圈’:参加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各类展销会70余次,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最受欢迎产品奖’;长期向大型食堂订单式供货……”邹明波说。

这么多来自不同农户的农产品,如何保证产品质量?据悉,品牌运营方组建了专门的选品团队,秉持“三重认证,六重标准”的品牌准入机制,严格把控质量关,所有入选的品牌均严格按照“公正、公开、无偿”原则推选,严选绿色、优质、安全可追溯的特色农产品。

严控优选的高门槛,换来选品的好品质,更赢得公众的好口碑。“同样的甜瓜,‘莱西有礼’出品的马连庄甜瓜就是不一个味,甘甜可口,果然是闻名不如一见。”青岛市民周燕如此评价。

消费市场是“莱西有礼”的最终归宿,也是检验产品竞争力的试金石。为提升“莱西有礼”影响力、美誉度和竞争力,品牌运营方不断创新宣传推介方式,推动莱西农特产品线下线上联动“出圈”。

走进青岛市新闻中心的“莱西有礼”品牌店,各种莱西特色产品摆满货架,不时有消费者前来咨询购买。“莱西有礼”品牌负责人王艺达介绍,“我们一直在创新‘莱西有礼’品牌的‘叫卖’方式,线上利用小红书和抖音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直播带货活动,增大在各大平台曝光量。线下,我们开设了多家体验店,参加各类展会,让消费者亲身体验‘莱西有礼’的严选品质。”

“之前就在网上听过‘莱西有礼’的大名,这次来青岛旅游正好可以选购一些,带回去给家人和同事尝尝!”来自烟台的游客于萍拎着选购好的莱西特产,心满意足地走出店门。

据了解,“莱西有礼”已成功入驻青岛当地的酒店、社区、CBD等地,设立线下品牌旗舰店3处、展示展销点17处,“莱西有礼”甄选品牌渐渐打响。

“莱西有礼”旗下日庄火烧上架15分钟“秒杀”5000单,“莱西有礼”直播及视频总播放量突破千万人次大关……伴随着品牌宣推的持续发力,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认可这一区域公用品牌,“莱西有礼”成功跻身区域公用品牌网红系列。

“莱西有礼”的走红是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成功探索,通过整合本土零散产品,构建本土产品矩阵,并借助品牌溢出效应,帮助农特产品闯出“大市场”,实现品牌和供货方的双赢。

“以前只在本地卖蒜香鸡,没考虑过向外开拓市场。自从去年加入了‘莱西有礼’,通过各类集中宣推,产品已经卖到了山东省外,品牌效益带动的销售收入增加了300多万元。”作为“莱西有礼”的一员,夏格庄蒜香鸡总经理张为连经营的产品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他认为,“莱西有礼”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品牌的打造,更在于对产品品质的严格把控。未来,他计划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把好品质关,借着“莱西有礼”品牌的东风争取实现销售收入再突破。

随着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发力,“莱西有礼”品牌全面起势,品质优、信誉好、竞争力强的“莱西有礼”叫好又叫座,端上了全国各地的餐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承‘立足青岛、走出山东、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的运营理念,在品牌建设、管理、推广等持续发力,助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努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共赢’。”邹明波表示。

作者:于言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