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禾苗生发,草木葱郁,福建省永泰县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盖洋三对厝(祥园厝),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历史回归田野”永泰文书研讨会暨“家园”杂志新书发布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永泰县委县政府牵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永泰县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盖洋乡党委政府、三对厝理事会等共同举办,参会人员包括哈佛燕京学社培训班的全体师生,以及当地干部群众等约120人。
据了解,盖洋三对厝建筑群是由郑汝训、郑汝器、郑汝祥三兄弟于清道光年间建造的,占地约12000平方米,建筑群主体结构保存良好,内部石雕、木雕、灰塑、彩绘十分精美,三对厝所在村盖洋村为中国传统村落。厦门大学团队自2016年开始,多次前往三对厝开展田野调查,普查整理了来自当地郑氏家族9户人家保存的4000余份历史文献。2020年厦门大学出版的《庄寨密码 · 永泰文书与山区开发史研究》一书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永泰文书”为题的学术研究成果。
研讨会上,盖洋乡土文创馆正式揭牌,这也是永泰县在校地合作模式下的又一阶段性成果。该文创馆在展示基础上,融入创意设计,既丰富了盖洋乡村博物馆的服务内容,又是对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益探索,同时也是从多元角度彰显了乡村文化遗产价值。
研讨会上,共有7名学者以“永泰文书”为题开展主旨演讲,其中3人为永泰本地文化学者。在永泰建筑技术最富丽堂皇的古民居群三对厝,做村里的学问研究,让“历史回归田野”活动主题与“耕读传家”传统文化碰撞出“创造性传承”的火花,探索高校基础研究与乡村一线发展有机结合,在高频次、跨学科、跨领域的互动交往中,实现城乡需求互通。
据了解,6月16日-6月22日,哈佛燕京学社培训班“中国地方史研究的新资料与新路径研习营”在永泰县嵩口古镇开幕,全程为期7天,活动范围涉及嵩口镇、盖洋乡、梧桐镇等三个乡镇的6个行政村,训练营汇聚了来自美国、新加坡等地20多所知名高校的近50位师生。6月19日下午,永泰县在盖洋三对厝举办文书研讨会正是与该训练营活动平行进行,目的就是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广永泰文书价值,吸引更多社会力量、热心人士参与到永泰文书保护与挖掘工作中来,让永泰文书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凌青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