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王徐超 摄
6月22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长兴行活动在浙江长兴县举办。来自浙江省委共同富裕专家咨询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等的专家,以及《创新发展未来农业、未来乡村和未来农民推进长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课题组成员来到长兴,考察现场、开展专题讨论。
《创新发展未来农业、未来乡村和未来农民推进长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课题组组长,浙江省委共同富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原浙江省委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顾益康发布研究成果。
正值梅雨季节,长兴县杨梅季进入尾声,葡萄陆续上市,大闸蟹正在孕育丰厚的膏黄;一人可管10万只鸡的现代化养鸡场、西蓝花全产业链基地,农业种植养殖项目让一产“二产化”,“一亩三分地”正发挥出更高效益;未来乡村描绘乡村新未来,“数字医疗”“数字交通”“数字文旅”等便民新服务进村入户……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生活,都身处万象更新的浪潮中。
在长兴县虹星桥镇港口村,专家们见到了日前开工的西兰花全产业链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一改传统“水稻+小麦”种植模式,形成“早稻+西蓝花+小麦+晚稻+西蓝花”的两年五季模式,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并通过全产业链服务和订单农业模式,亩产效益可由原来的2800元提高到近10000元,真正实现“千斤粮,万元田”。
近年来,长兴县通过全省首创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遴选机制,全县累计培育农创客1152人、高素质农民4000余人、农村实用人才3.24万人。村集体经济、农民收入都实现多渠道增长,2023年,长兴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28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55。村级集体经济显著增强,村均经营性收入达210万元,年经营性收入高于80万元村达97.87%。(施芳)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