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山东东明:黄河岸边“抗旱忙”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吕兵兵 代明
  • 2024-06-24 16:33:53

“这么旱的天能出苗吗?”

“没事,就差这一小块了,一会播完,拉个喷灌机,明天一早就浇完了。”

“旱不着、淹不住,只要黄河不发大水,丰产丰收还是没问题的。咱这片前几年刚建成了高标准农田,机井遍布,管道联通,要不然也是干着急。”

……

这是记者日前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菜园集镇黄河大堤上听到的一段对话,眺望远处,一边是玉米播种机械的轰鸣声,一边是喷灌设备正喷吐着长长的水柱。这片田是种粮大户代百忠等3人共同承包的4000余亩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看到了这几年县里在我们这里挖沟、打井、修路,搞了农田建设,再加上政府对种粮大户的政策扶持,心里才有了包地的底气。要不是这,遇到这么旱的天,这么多的地肯定没辙了。你看现在,3000多亩的玉米苗子长的很齐,200多亩蒜茬玉米苗已经有20多公分高了。”谈到规模化种粮的底气,代百忠笑言。

走下黄河大堤,记者又来到东明县马头镇种粮大户陈运高的农田里,老陈正看着两台抽水机为刚播完的玉米进行浇水作业:“以前我们这儿一提到浇地都很犯愁,用机井浇水排号排到几天才轮到一次浇地。自从修了这个闸(夏营河东兰路节制闸)以后,黄河水都引进了田间地头,大渠小渠都有水,老百姓浇地省工省时也省力了。”

同行的东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崔建标言语中饱含信心:“近年来,东明充分发挥‘黄河入鲁第一县’优势,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区域的水资源分布和用水需求,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在此基础上,通过连续实施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基本满足了全县农田灌溉需求,也助推了土地流转等价格的上升,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

据介绍,为全方位保障夏种,东明成立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6月份以来坚持每周到现场调度解决问题。一方面积极对上争取多引多蓄黄河水,对黄河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用足用好;另一方面加强渠道和设施的维护管理,对1.3万眼机井进行全面排查,统筹解决井、泵、电等各类问题,切实增强整体抗旱能力。

来自东明的一线见闻,是当前齐鲁大地正千方百计推进造墒播种和浇水保苗等工作的缩影。山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红旗介绍:“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全力加强农业生产督导帮包,组织各级农技专家下沉一线,落实播前浇‘造墒水’、播后浇‘蒙头水’、出苗浇‘保命水’,以及干播等雨等措施,大力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提高作物抗旱、抗逆能力。同时,继续与水利、黄河河务部门密切配合,科学调度水源,保证夏种用水需要,组织发动农民开展抗旱浇灌、抢时播种,全方位保障种足种好秋粮。”

作者:代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