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海的亿年牡蛎礁见证了古海岸的变迁,多样生态和繁多物种在这折叠,宛如一本厚重史书。
资源禀赋成就下的宁河,是如今天津种业科研的一颗璀璨明珠。去年,天津在全市范围内创建唯一“种业强区”,宁河当仁不让。
农业大区的农民历来珍惜资源,喜好种、善于养。然而,经济总量、产业体量在全市并不靠前的宁河,众多好种从何而来?种业发展缘何生生不息?
星罗棋布于宁河1296平方公里版图上,水稻、种猪、水产4个国家级原(良)种场在内的18家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公司;已经形成的种稻、种猪、种鱼、种蟹、种苗以及优质种牛、种花等“五+N”特色种业阵型;宁河区委区政府把种业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夯实种业基础、加强科技创新、培育种业人才的政治站位……统统为“宁河好种”不断铺就优厚成长温床。
眼下,种业振兴是宁河的“一把手工程”。“提高站位,立足天津。”宁河区委书记白凤祥想要整合全市种业企业,最终实现集群组团发展。他强调,要继续加大种业招商力度,扩大宁河供种覆盖面;要同步打造自有种业品牌,将宁河好种推向更广阔市场;要重点提高种子企业创新能力,扩大基地规模和产能,打造尖端拳头品种,积极投入到“种业强区”创建中来。
硬核支撑 优化创新环境
112个品种、25万余尾活体鱼,被养殖在523亩水面、55口网箱池塘里,这是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的种质资源活体保存库。“老场长去世了,他一生育种65年,创制的大量育种材料是我们振兴种业的底气。”换新水产负责人赵建英口中的老场长,是全国劳动模范、“天津楷模”、育种专家金万昆。
汲取榜样力量,接续传承星火。6代以上方能筛选培育一个淡水鱼新品种,每个品种意味着持续近30年的不断研究,数以万计的实验、记录、比较。金万昆穷极一生留下了11个“国审”新品种和10项专利证书。而今,渔场又有新的鲫鱼品种正在申报审定,“做”鱼的本领从老场长的手中,传递到了9名换新水产育种人手中。
“种业强区”的创建,是宁河的大机遇。为持续高效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宁河区种业振兴规划和实施方案相继出台,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政府引领、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科技支撑、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
宁河种业发展的好土壤,对任何好“种子”都来者不拒。2023年2月对接,同年4月投产,2个月的时间,宁河区农业农村委协调盘活了一个占地约45亩的废旧牧场,一座高端肉牛核心种群基地诞生了。“政府用空前力度支持企业,企业回报以高效发展。”天津力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苏志会介绍,如今,基地纯血和牛核心种子母牛群已经扩展到约200头,可以源源不断的向行业提供高品质和牛种畜遗传材料。
去年8月,宁河区第一所种业法庭成立,法庭将提供与宁河全区种业上下游产业链相关的司法审判、法律咨询、多元解纷、诉调对接、普法宣传等全方位司法服务。“种业法庭的成立,为宁河种业创造了健康发展的环境。”宁河区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主任任绍辉清楚地意识到,建设“种业强区”的根基在科技创新,要用好司法手段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维护种子市场公平竞争力。
宁河种业做得优且强,同样离不开区委区政府对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种业管理机构及种子企业等始终将挖掘、储备、保护种质资源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积极开展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行动,保护了百余种原种、良种、野生种、地方土著种、名特珍稀濒危物种,以及“国审”新品种的亲本群体和后备群体。依托大而全的种质资源,宁河已经形成了种稻、种猪、种鱼、种蟹和种苗五大优势种业,与优质种牛、种花等特色种业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局面。
集群聚拢 强强联合攻关
七里海河蟹育种基地位于东棘坨镇东白庄村东白渔场内,1300平方米的河蟹家系繁育车间里放置着100个繁育桶,正在对50个家系的河蟹良种进行35℃耐高温实验。
“今年是实验的第二年,希望明年能收集到一些阶段性数据。”基地负责人王林笑道出七里海河蟹种业发展的隐忧,“宁河特产七里海河蟹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曾经天津养殖的主要河蟹品种和苗种却大部分采购于外地。仅凭企业单打独斗,很难有所突破。”
一份《七里海河蟹新种质创制提升联合体合作协议书》的“落子”将此破局。协议中,天津宁河七里海河蟹产业有限公司为主持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河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等5家单位为合作单位。资金支持、政策支持、技术支持……一子落下,走活了科、政、企、校等六路发展,育成真正属于七里海自己的本地河蟹品种将指日可待。
“宁河坚持把抓好种业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作为首要任务和重点工作,特别鼓励这种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建设。”任绍辉介绍,通过科企合作,优势育种技术、先进育种材料、优秀育种人才被引进宁河,基因编辑、生物育种、智能育种等技术研发应用也随之得以深化。
不断合纵,持续联盟。今年,在区农业农村委指导下,宁河种子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宁河种业创新联盟,全区17家种子公司及种业专家囊括其中。“联盟也有微信群,科技攻关、宣传培训、品牌营销等消息,每天成为大家‘问早’的内容。”作为联盟秘书长,百利种苗培育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君是宁河种业界一名年轻的女将,“如同家庭群,里面还有‘家长’呢!区委书记、农委主任都在群里,不论早晚都跟我们一起互动,随时随地可以交流思想、碰撞思维。现在,我们这些种子公司的凝聚力非常强,干事业的积极性也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如何举全区之力,做好种业?宁河坚持政府引领与企业主体相结合。通过种业振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了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委、区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在资金投入、用地需求、科技服务、监管执法等方面提供保障,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调配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今年3月,百利种苗的全年产能5000万吨的净菜加工车间投产了。作为宁河首个净菜生产车间,质量规范和技术指导都处于“空白”。区市场监管局快速摸清净菜加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摸着石头过河的刘晓君及时解答了产品执行标准、产品条码标注和定量包装称重等问题。同时,还帮刘晓君联系了国家编码中心天津分中心,把商品条码基础知识、商品信息备案、天津市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等在商品条码标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次讲清。“定量包装有啥规范、强制计量器具咋检定,如此专业的知识也不再晦涩难懂。”刘晓君说。
培优产业 增强市场活力
在距离天津300多公里的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张三营镇,水稻变得繁茂,茎秆也愈发粗壮,将逐渐进入拔节期。种植户王志勤家的160亩稻田,用的全部是来自天津宁河的种子。“我们在宁河有近1万亩可用于制种的良繁基地。去年,制繁的‘金稻919’等水稻种子有4成销到了河北。”天津金世神农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胥林华告诉记者。
宁河区作为植大区,更是全市稻种主产地。全区水稻种子公司每年大约年制种265万公斤,在宁河周边、京津冀稻区及山东沿黄稻区、辽宁南部稻区等地年推广种植面积达200万亩以上。“在京津冀地区的原种水稻种植中,宁河产的‘津原89’‘津原U99’等‘津原系列’水稻,几乎实现了全覆盖。”国家级水稻原种场、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主任于福安,因品种研发获得“天津科技进步一等奖”。
极具现代化的津沽稻香展销直播基地建在城区,将千年水稻农耕文化、品种接续发展历程、种业科研成果转化等直观展示给到宁河寻求种业合作发展的企业,这里也是新农人直播推广自己品牌的“网红孵化器”。
不仅种稻,宁河的种猪、种鱼、种蟹、种苗在育种制种、技术推广与研发、良种覆盖面上也形成了较强竞争优势。年产优质种猪2万余头,带动天津及华北、东北、华中、华东等周边地区养殖户5000余户;淡水鱼苗年繁育生产能力达48亿尾,辐射推广到全国23个省区市;年繁育七里海河蟹大眼幼体4000公斤,扣蟹7.5万公斤;年产蔬菜种苗7500万株,辐射天津河北等地,带动蔬菜种植农户2万户,实现农民增收总计6000万元以上;年生产菌苗3400万包、进口郁金香种球育种规模达10万株……
被问到宁河良种基地化率时,任绍辉自豪地答:100%。“如果农民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就难以正确地选择和使用优良种子,从而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产能和效果。”任绍辉表示,多年来,区农业农村委在加大对种子企业服务的同时,积极与科研院校、种子企业、专家学者联合,通过集中办班、现场教学、经验交流、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将推广使用优良种子作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内容,引导农民使用优良品种,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随着宁河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也“接二连三”地发展了起来。就在不久前,“津沽七里海”区域公用品牌成立,“宁河好种”从此有了响亮的名字,“津沽七里海”区域公用品牌联盟也应运而生。“依托换新水产、天祥水产、原种猪场等‘国字号’良种场,发挥国企平台作用,整合宁河农产品品牌,是对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一种探索。”作为联盟理事长企业,天津宁河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伟说。
三年三步走,宁河为自己规划了详实的“种业强区”建设实施方案。2023年,“种业强区”创建工作已经开好头、起好步;2024年,稻、猪、鱼、蟹、菜五大板块项目初见成效,种业龙头企业也已基本培育成型;2025年,宁河有许多量化目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种子产量12500吨;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种猪存栏数量6万头以上;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水产种苗繁育数量60亿尾;农作物种子合格率达到98%以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宁河正在向着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阔步迈进,一个瑰丽的“种业强区梦”在推动种业振兴的叙事中,徐徐铺陈,日渐清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缪翼 林单丹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