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把大学办到农民家门口——武汉东湖学院扎根乡村育人实践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赵艺璇
  • 2024-06-28 23:33:31

正值盛夏,武汉东湖学院的校园里满目苍翠,刚送走一届毕业生,学校又在为新一年的招生忙碌着。

自2001年建校以来,学校蓬勃发展、成绩斐然。在金平果、武书连、软科、艾瑞深校友会等多个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武汉东湖学院综合排名多年稳居湖北第一、全国前列,并获评“中国一流民办大学”。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武汉东湖学院的这些荣誉,都是湖北省同类高校中的“唯一”。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由村小组创办起来的大学。21年前,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官桥镇官桥村八组决定办一所大学;21年后,当初种下的教育种子已长成大树,枝繁叶茂、桃李芬芳。近日,记者走进武汉东湖学院进行了走访。

武汉东湖学院武汉校区坐落在江夏区大学城,占地面积1496亩。资料图

为育英才,村小组办起了大学

“我们先从学习和模仿开始,参考了大量国内外优秀高校的模式,结合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办地方性、应用性本科高校的办学方针。”武汉东湖学院董事长周宝生说。如今再问起办学的缘由,他能够清晰地给出答案:“一是情怀,二是机遇。”

一个村小组为何要办大学,又是如何办起来的大学?想要得到答案,得让时光回溯至改革开放前。

那时的官桥村第八小组,要资源没资源、要产业没产业,人均年收入不足50元,乡亲们“吃糠粑、穿破袄”,肚子都填不饱。1978年,周宝生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官桥八组担任组长,八组的命运就此迎来转变。

在他的带领下,八组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后兴办砖瓦厂、铸造厂、合金厂、缆索厂等,并成功组建了一个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企业集团——田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这个由67户、247人组成的村民小组,家家户户都住进了统一修建的别墅。村民从出生开始就可以能够拥有一套完备的福利保障。截至2023年底,田野集团年创利税3.5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万元。八组村民过上了人人羡慕的好日子,但周宝生仍觉得心里少点什么。

如今的官桥八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资料图

2001年,武汉大学东湖分校获批,正在寻找合作伙伴。200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这让周宝生看到了希望。“八组富了,但不能忘记回报社会,做教育显然是最好的方式。”周宝生坦言。没上过大学是他一生的遗憾,他想带领田野集团进军教育领域,让更多的孩子能上大学,让更多农村孩子受到教育。

为了办学,田野集团拿出了12亿元,这是集团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差不多是同期集体总资产的一半。2003年7月,田野集团终于获准参与合办武汉大学东湖分校,这是全国最早设立的4所独立学院之一。但农民跨界办教育,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通过实施“优秀人才引培工程”,武汉东湖学院集聚了一批来自“985”和“211”高校的硕博人才,构建了优良的教学团队,为学校发展打下了基础。官桥村八组组长、田野集团董事长、武汉东湖学院副董事长周志专告诉记者,经过不断的摸索尝试,武汉东湖学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办学之路。2011年,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正式挂牌转设为武汉东湖学院,成为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由田野集团独立兴办。2014年,武汉东湖学院作为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加速向应用型大学发展,当年跃入二本批次招生。

如今,武汉东湖学院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135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4.5%,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6.2%,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50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等省级以上表彰的优秀教师22人;设有11个教学院(部)、本科招生专业45个、专科招生专业33个,涵盖9大学科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7门省级一流课程。

振兴乡村,特色专业擦亮“农”字招牌

虽然依靠工业发家,但八组没有忘掉农业这个根本。在武汉东湖学院蓬勃发展的同时,官桥八组通过办学回报乡村的初衷也在逐步实现。

2013年,依托武汉东湖学院建设的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获批成立,“农”字特色尤其鲜明。“我们中心围绕农产品电子交易、惠农信息化、农产品溯源与供应链管理三个方向开展研究,聚集了一批专业人才,先后获批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省级项目27项,中心学者发表高水平论文327篇,出版教材13部,专著5部,获软件著作权36项。”中心主任孙细明教授告诉记者。

中心成立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也将农业作为重要发展方向,设置了农产品营销、冷链物流、农业电子商务概论三门必修课程,并开设了农产品电商直播等实训教学。

“在课堂上我们会学到互联网运营、电商直播等理论知识,也会学习品牌运营的成功案例,再利用直播教室设计方案、模拟演练,真正到农村实践的时候,理论和实践就能得到很好的融合。”王佳佳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大三学生,她和几名同学一起,为宜昌市土生土长的特色山羊品种——“白山羊”量身打造了电商营销方案并落地实施,为其打响了名号,拓宽了销路。

武汉东湖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直播教室。资料图

以工商管理学科为支撑,学校凝练了农业电子商务学科方向,完善了电子商务学科体系,实现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获批了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居省内同类高校之首。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和更好地服务用人单位,学校依托省级教学团队,还建立了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训)中心,设立了农村电商培训、短视频、直播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为武汉市农村电商培训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心副主任曹晟教授说道。

除了校内的科研和育人工作,中心也在对外积极展开社会服务与贡献。中心组建了湖北省电子商务学会农业电子商务分会,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学术研究,连续五年举办湖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论坛,集聚专家智慧,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2022年,中心与武穴市商务局签订了协同创新合作协议,在武穴市商务局挂牌“武汉东湖学院教授博士工作站”,围绕电子商务这个新兴行业开展社会服务,结合武穴市电子商务的现状,通过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推广、转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为武穴市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此外,中心也积极投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工作,承担了武汉市江夏区2019年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培训项目,为江夏区培训了4700人的农村电商专门人才。近5年,中心累计在湖北省内培训农业电商人员9700多人次,将电商兴农的种子播撒到了更多地方。

2022年6月,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武汉东湖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使电商专业成了学校的又一亮点,也让官桥八组兴农助农的徽章更加闪耀。

在武汉东湖学院,学生们在体验湖北高校首个户外智慧健身房。资料图

回报桑梓,大学办在了农民家门口

“我一生致力做好一件事,就是让我的父老乡亲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学校越办越大、集团一切向好,但周宝生回报家乡的愿望还远没有满足。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武汉校区的一些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无法满足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学校办学的要求,比如校园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下一步怎么走?周宝生提议,不如就把大学办到家门口。通过教育为家乡培育人才,带动乡村振兴,不正是八组办学的初衷吗?并且嘉鱼县紧邻武汉,与东湖学院武汉校区仅40分钟车程,交通也十分便利。未来,这里也可以承接武汉市的资源外溢,实现更多可能性。

2019年10月31日,武汉东湖学院嘉鱼教学改革基地(南校区)投资签约仪式举行。2020年10月,校区一期工程顺利开工,建成46万平方米的教学用房和配套设施,具备2万名学生就读的条件。2022年9月,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余名大一新生入驻这里,开启了在嘉鱼的求学时光。

武汉东湖学院嘉鱼教学改革基地落成庆典暨2022年新生开学典礼现场。资料图

“目前南校区主要是一年级的专科生和本科自考生在读,他们完成一年学业后就会转到武汉校区。两个校区共享师资,每天 6 辆大巴运送老师到嘉鱼上课。”武汉东湖学院副校长储鑫告诉记者。

“我报志愿的时候就在网上查到,这里的学习氛围很浓厚,学校有早读和晚自习,然后自然环境、硬件条件方面都不错。”2023年,经过一番调研,丁逸宸报考了武汉东湖学院南校区,成为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一年时间虽不长,但他的收获已有“一箩筐”。“学校的老师都比较年轻,跟学生很能聊得来,给了我很大帮助。”他说。

周宇桥就是学校的年轻老师之一,而且是土生土长的八组人。2023年年初她回到家乡,在南校区成为了一名辅导员,带着4个班的152个学生。“学校的待遇在本地算是很好的,环境也很安静舒适,家门口能有这么好的工作机会,很难不选择回来。”对于现在的工作状态,周宇桥非常知足。

“不仅是教职工,南校区的园艺清洁、水电维修、宿舍管理等配套岗位,都会优先聘用周边群众,共提供就业岗位 2300 多个,切实带动百姓共同富裕。”田野集团总经理李朝曙说道。此外,南校区还依托武汉东湖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开设农业技术、文化旅游、健康护理等专业,每年可培养、培训乡村振兴技能型人才万余人。

“美丽的城市、生态的校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嘉鱼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嘉鱼县委书记王永表示,田野集团把大学建在乡亲们家门口,是实行产业回归、报效家乡的义举,是助推乡村振兴、帮助全县人民共同致富的义举。

记者采访时,南校区的二期项目正在进行,已经完工的大门气派雄伟,耸立在旷野之中。未来,这里要建立国际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还要打造综合性培训基地,为当地人才振兴增添更多动力。不仅如此,周志专还给官桥八组的未来绘制了更宏伟的蓝图:“产业是过程,教育是目的,希望各方能齐心协力把周边产业带动起来,以教育为平台,建立一个完整的社区体系,成为嘉鱼地区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武汉东湖学院嘉鱼教学改革基地环境优美,校园设施一应俱全。资料图

朝着明确的目的地,官桥八组已经策马扬鞭。今年5月,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到嘉鱼县调研时,对官桥八组的不凡发展历程给予肯定,勉励村组更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打造农业观光综合体验区,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艺璇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