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岁开始插秧,我插4行,姐姐插5行,老妈插7行,其实我很不愿意去,总是质问老妈,别人家的小孩怎么不用做事啊?为什么总是我们家要做?”今年40岁的江西省高安市昌盛农业机械合作社理事长高兴回忆起小时候种田的经历,记忆深刻。
时光来到10年前,高兴的母亲种植水稻时,不再插秧,而是抛秧。“这种方式不用弯腰,直接站着抛就行,轻松了很多,但一个人一天只能抛一两亩,那时候少许的手扶式插秧机在高安市开始出现。”高兴说。
如今,农机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机插秧或机抛秧,一天能作业30多亩,农民种田更轻松。高兴说:“在机械化的加持下,1个人种一两百亩田不是问题。”
10年前,高兴是一名跨区农机手。10年后,高兴成立合作社,业务从原来的跨区机收,到耕、种、管、收全链条机械化生产和服务。
6月20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合作社基地见到高兴,只见他的上衣、裤子上沾满泥。他说:“早上5点起床,开始在育秧中心拔秧,将机插毯状苗卷成圆筒状,然后将秧苗放在运秧车,以便满足这一天的插秧需求。”
“建立育秧中心,进行工厂化育秧是水稻机插秧的基础。过去,农户自己育秧,抗风险能力差,而且还可能因为技术不过关,影响秧苗长势,如今我们已经熟练掌握育秧技术,给农户提供优质秧苗。”高兴接着说:“我妈前些年在家里堆包催芽,由于温度难以控制,种子总是会烧坏,得重新买种,损失大,育秧中心成立后,有温控,种子不易烧坏。”
将秧苗放在运秧车后,农机手直接将秧苗运到田里,用高速插秧机为农户插秧。目前,合作社建立60亩育秧中心,可以为农户插秧6000亩。
近些年,在人工成本增加,补贴政策等因素推动下,高安市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较10年前翻了一番,达到55.92%。
从刚开始的300多亩,到如今的4000多亩。高兴的地越种越多,服务面积越来越广,涵盖机耕2万亩、机插6000多亩、无人机飞防每季度2万亩、机收每年15万亩。今年,高兴新采购了5台插秧机,每台机械差不多8、9万元,如果加上中央资金和省里补贴资金,他差不多每台只需要4万多元。
2023年,高兴的合作社成为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从耕整地、播种育秧、收割、稻草还田、稻谷烘干等生产环节,开展机械化生产作业服务。“水稻机收率正在赶上麦收率。”高兴说,以前,开收割机到农户家里,问他们要不要收割水稻,农户说不要。现在,99%都要收割,除非是机械进不了田,水稻机收也跟麦收一样普遍,农机手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收割水稻。
“幸福、踏实。”这是高兴的妻子这些年种地的感受。高兴说:“累、辛苦!但是我们尽力了,以后会越来越好!”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建玲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