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源头——甘肃兰州专业调解平台成诉源治理“生力军”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鲁明
  • 2024-07-04 22:42:5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工作。在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上,如何更好加强诉源治理,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而真正破解源头化解少、诉讼多、信访多的困境,各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去年以来,在甘肃省兰州市,作为由公检法部门离退休人员、法学专家、律师、优秀退役军人等法律及行业资深从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性公益调解组织,兰州法云维权人民调解中心着眼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做深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建立“1+N”工作机制,从源头预防、在线调解、多元化解、一站式解纷等多方面发力,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引起了当地业界、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1+N”助力城乡诉源治理体系建设

近年来,人民法院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积极将法院定分止争的职能嵌入党委领导的城乡治理和诉源治理体系,以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坚持关口前移、源头预防、多方联动、多元化解,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法院“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

“作为专业性公益调解组织,在兰州市司法局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坚持‘双管’齐下,推动诉源治理工作,一方面聚焦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开展调解,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源头,一方面积极构建诉讼与调解之间衔接机制,在法院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调解工作室,开展法院委托调解、司法确认等‘一站式’服务工作。”兰州法云维权人民调解中心负责人尚国锋说,为开展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工作,中心探索建立了“1+N”的工作机制,“1”即指中心本身,“N”则指中心在多个人民法院等单位设立的诉调对接工作站。去年7月以来,中心先后成为兰州市8个县区人民法院和多个法庭的特邀调解组织,设立驻法院、法庭的诉调对接工作站、调解工作室。同时,中心同步入驻各县区政法委综治中心开展工作。此外,中心还积极筹建AI智能调解办案网络平台,加快完善“法云线上调解室”建设,推动诉调对接网络化数字化。

去年6月,在兰州,多次讨薪未果的农民工李某一纸诉状将自己原来务工的建筑公司起诉到了法院。原来,2022年10月,李某到该建筑公司打工,年底工程结束后,公司一直未结清工资,共7472元。人民法院将案件委派兰州市法云维权人民调解中心行诉前调解。接到调解员的电话时,该公司负责人态度强硬,以项目资金未到位为由拒绝支付拖欠李某的工资。调解员一方面向公司负责人耐心解释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告知其拖欠农民工工资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同时积极主动地与项目发包方进行协调,为解决李某的工资问题争取到了部分资金支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耐心劝导,该公司负责人态度逐渐发生转变,从最初的强硬拒绝,到开始愿意倾听调解小组的意见,再到后来主动反思自身的错误行为。并表示愿意积极解决问题。最终,该公司于2023年11月4日一次性支付拖欠李某的工资。

“作为法院的特邀调解组织,我们积极进行诉前调解,既减轻了法院及当事双方的诉累压力,又解决了调解协议的强制执行效力问题。”尚国锋介绍,为密切与人民法院的诉调对接工作联系,中心积极组织调解员参加各人民法院及法庭开放日活动,现场观摩典型纠纷案件调解和诉调对接,交流学习平台操作管理和卷宗档案管理经验做法。通过“总对总”调解服务平台等在线调解工作平台开展诉调对接工作,中心实现了调解工作线上流转和与人民法院的信息互联、共享,有效助力了地方的诉源治理体系建设工作。

用心用情用力“抓前端、治未病”

“为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中心始终秉持‘热心帮助群众、耐心倾听诉求、细心调查情况、匠心探求原因、公心化解矛盾’的调解理念,用心用情用力‘抓前端、治未病’,努力通过调解减少纠纷双方的对抗情绪,减少纠纷成诉率,避免诉讼带来的对抗和冲突,做到‘防患于未然’‘化矛盾于无形’。”兰州法云维权人民调解中心副主任张瑜说。

“中心调解的案件主要涉及民事纠纷、商事纠纷两大类,如合同类纠纷、物业纠纷、道路交通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校园纠纷、旅游纠纷、金融纠纷等。同时,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调解方式引入化解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之中;中共兰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办公室在中心设立了金城法宣驿站,兰州市司法局在中心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该中心办公室主任李斐介绍,中心所有经手调解的普通案件,都在受理后30天内完成了全部调解和司法确认程序,赢得了当事双方的普遍好评。

今年4月,兰州市一家肉食水产批发市场内,农民工胡某在卸货时不幸被货车上滑落的货物砸中,导致左髋骨受伤。住院治疗期间,胡某共发生住院费、误工费、营养费、辅助器具费等花费1.85万元。出院后,胡某多次与雇用他的老板成某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成某却以各种理由推诿,不予处理。双方矛盾不断升级。无奈之下,胡某将成某诉至法院。

“受法院委派进行诉前调解后,我们先是仔细查阅案件所有的相关资料,试图从细节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然后便先通过电话与双方进行沟通,与胡某交流时侧重的是关怀和安慰,包括详细询问受伤情况、治疗进展,与成某沟通时则着重阐明其在雇佣关系中应承担的责任和法律后果。”该中心调解员郭正宪说,做调解工作,首先要保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尽力缓解双方心中的对抗情绪,其次是要有较强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调解经验。我们感到成某主要是担心赔偿金额过高会对其生意造成较大影响,所以一方面向成某详细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和类似案例的赔偿标准,一方面积极向双方提供都能接受的赔偿方案。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最终放下“敌对情绪”,积极展开协商。经过不懈努力,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以法服人、以理促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和最佳解决方案,不放过任何可以促进纠纷双方和解的机会,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针对农民工胡某受伤费用纠纷一案的调解,只是兰州法云维权人民调解中心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积极参与诉源治理的一个剪影。

记者了解到,为高水平高质效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兰州法云维权人民调解中心建立了一支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专职+兼职”调解员队伍,并聘请了39名专家委员参与调解工作,有力保障了调解员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累计调解受理案件7158起,其中,涉企纠纷调解成功1845起,成功率为81.88%;热力物业纠纷调解成功1122起,成功率为72.56%;金融纠纷调解成功1316起,成功率为83.27%;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成功936起,成功率为75.91%,平均调解成功率为78.405%。由于在民事纠纷调解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该中心被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评为“优秀调解组织”,两位调解员被城关区司法局评为“人民调解能手”。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