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
“香米”田管正当时 科技助力保丰收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葛羚羚
  • 作者:岳海兴 刘洋等
  • 2024-07-05 12:35:09

七月的北林微风不燥,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内绿浪翻滚,一片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眼下正值水稻生长关键期,也是开展水稻田夏季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以科技的妙笔勾勒出现代农业的绚丽图景,为金秋的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以前种地全凭个人经验,现在打开手机各项数据一目了然,只要针对性解决问题就可以了,真是既方便又安心。”看着手机上自家稻田地的各项实时数据,拥有20年水稻种植经验的种植户张利国感慨道。

在北林区秦家镇嘉香米业水稻种植基地的稻田地旁,一套“四情”监测站格外引人注目,在系统屏幕上土壤pH值、盐分、土温等数据一目了然。通过5G技术,这些数据也被实时传输到嘉香米业智能终端系统以及农户的手机APP内。

据嘉香米业水稻种植基地负责人贺庆超介绍,“四情”监测系统结合了物联网、传感器及无线通信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对每个监测点的病虫状况、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土壤氮磷钾等水稻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诊断,是农业生产的“千里眼”和“听诊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精准施策”。“前段时间我们通过‘四情’检测系统发现部分稻田地内出现土壤氮含量下降的情况,我们紧急组织人员进行氮肥施用,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贺庆超说。

在兴和朝鲜族乡兴和村的稻田地旁,无人机飞手李宠熟练地操纵着手中的遥控器,无人机携带着喷洒设备缓缓升起,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路线在绿色的稻浪之上轻盈穿梭,不一会便完成了一大片稻田的飞防作业。

“刚听说用无人机喷药、施肥时感觉很不真实,但是现在真是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现在我们每天就除一除池埂草,剩下的活都让无人机干了。”兴和朝鲜族乡兴和村水稻种植户关有望着远处忙碌的无人机,感慨万千地说。

据介绍,无人机1小时就可以完成200亩左右的作业面积,1天的工作效率可以达到人工的近30倍。此外,无人机喷洒农药更精准、更均匀,农药使用量较人工喷洒比可以减少30%。

无人机航化植保服务除了打药喷肥之外,还可以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和光谱分析仪,实现对水稻生产情况、病虫害问题实现实时监测。一旦通过多光谱发现哪片地块发生病虫害,就可以针对该地块实施精准治理,这样既提高了作业效率还能减少农药的使用。

在北林区秦家镇西口子村,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站站长张贵红正在稻田旁查看水稻的生长情况。

“目前水稻处于拔节孕穗期,下一步田间管理要根据田间长势情况,及时施入穗肥;同时要密切观察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的防治二化螟和稻瘟病的发生”。张贵红说。

张贵红还介绍说自今年4月份以来,经常深入田间指导农户进行水稻播种育苗,做好秧田管理,并通过农民服务微信群,随时解答农户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将各个时期技术指导意见发放到农民手中,为水稻健康生长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排水保持浅水层,一周以来地温提升了近6度,现在水稻的长势良好,而且目前没发现病虫害现象,我对今年的产量很有信心。”望着稻田内正茁壮成长的水稻秧苗,种植户张利斌欣慰地说。

作者:刘洋 董舒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岳海兴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