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辽宁省瓦房店市:念好“葡萄经” 走稳致富路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忆宁
  • 作者:张仁军
  • 2024-07-17 20:59:32

眼下,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在辽宁省瓦房店市土城乡温家村葡萄种植户大林斌的葡萄大棚内,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散发着阵阵果香,林斌正在查看葡萄的生长情况,再过些天,这些葡萄就将上市了。

林斌是土城乡葡萄种植的带头人,他致力提升葡萄品质,打造高质量的产业链。林斌告诉记者,自己经营的农业合作社目前种植设施阳光玫瑰50亩、妮娜皇后50亩,每年繁育葡萄苗木20万株,年生产能力能达到5000余吨。

土城乡北纬39度的独特位置和每年长达168天无霜期、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使这里成为最适宜葡萄生长的区域之一。葡萄种植以妮娜皇后、阳光玫瑰、夏黑、巨峰、红提、沙尔为主要品种,创建了诸如“瓦冠红”“山帝”等葡萄品牌,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颇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极大地提振了当地群众的致富信心。仅2023年至今新建葡萄大棚近百个,阳光玫瑰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全乡葡萄栽培总面积1万1千亩,预计实现年产值1亿多元。

近年来,为实现葡萄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土城乡推动葡萄种植管理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通过使用平棚架、自动卷帘,保护葡萄生长环境,并采用滴灌吊喷的方式浇水施肥,节约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和效益。

“平棚架既省工又能保证产量,去年一个葡萄棚实现亩产六千五百多斤,效益八、九万元左右。”林斌介绍说,滴灌和吊喷在种植阳光玫瑰时开始介入,既能在高温时降温,也能提高空气湿度,喷洒一定时长后还可以替代浇水;同时地下的内嵌式滴灌管自动调压,实现精准化施肥和浇水,细化葡萄管理,有助于葡萄果型基本一致,达到了精准农业的要求。去年,6个冷棚年收入实现200万元。

土城乡农业助理崔野介绍说,随着土城乡葡萄产业的不断升级,很多农民生产理念也发生了转变,在稳步做好传统线下销售的同时,实行“线上+线下”同步开发,积极打造电商平台,形成了“互联网+农户”,产、供、销一条龙新模式。邀请“网红”进行直播带货,曾创造单场销售近6000单的成绩,价值达10万元左右。下一步,土城乡将积极探索推进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同时,在打造葡萄区域品牌上下功夫,全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叫响土城乡葡萄品牌,助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瓦房店市立足于做强做优葡萄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积极推动产业升级,葡萄产业已经成为瓦房店市一张靓丽的农业名片。目前瓦房店市葡萄生产面积5.25万亩,产量8.6万吨,产值达7.8亿元,点亮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振兴之路。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仁军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