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黑龙江省黑河市林业和草原局持续解放思想、加力创新发展,坚持生态优先、项目牵动、品牌带动,突出抓好碳汇项目开发、森林草原防火、林产经济等重点工作,全市各级林草部门呈现出上下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的和谐奋进态势,把一张张“作业图”转变成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
深化改革 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大地上植绿,向生态要效益。黑河市抢抓建设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的机遇,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省级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牵头爱辉区、嫩江市、逊克县、孙吴县合作纳入省级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面积1.6万亩,今年将签署龙江绿碳转让协议,实现省级林业碳汇项目首单交易,森林的生态价值效应进一步放大,为全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实施地方碳票试点,研究碳汇+司法工作机制。去年6月,爱辉区选取桦皮窑林场9583.35亩天然林作为试点,林业碳票核证碳减排量为24925吨,按每吨单价36元计算,总计收益89.73万元。11月1日,首张爱辉林业碳票正式制发。12月完成交易6单,交易量694.45吨,金额25000元。今年1月,爱辉区林草局与爱辉区检察院建立了“公益诉讼检察+碳汇”工作机制,嫌疑人可通过自愿认购碳票方式代替履行修复义务。4月,爱辉区林草局与交通银行签署了关于加强爱辉区林业碳汇项目建设领域金融服务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还与中国移动、中国邮储银行、龙江银行签署申购协议,打造零碳营业网点4处,完成碳减排量交易94.931吨。
“林业碳汇工作的探索实践证明,我们走的这条绿色低碳转型之路方向正确、战略科学、措施有效。”市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后黑河市将持续推进林业碳汇发展,着力提升森林质量,积极储备林业碳汇项目,不断探索林业碳汇开发新方法、新路径,将更多“绿色颜值”转化为生态价值。
森林消防员职业技能竞赛,图为风力灭火机协同作战项目比赛。
高效护绿 筑牢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
“加油加油,最后五十米”“快、快、快”“坚持,挺住”……6月16日至17日,市林草局、市总工会联合举办全市首届森林消防员职业技能竞赛。来自8支森林消防专业队的87名参赛队员先后展开了团体项目和个人项目的比拼。
“此次比赛是市林草局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持续推动能力大提升的生动实践。”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举办此次比赛旨在加快培养和选拔林草防灭火高技能人才,推动森林消防员技能提升和队伍建设,提高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实战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科学扑救、安全避险、应急处置等能力,为筑牢全市森林草原防火安全线打下坚实基础。
黑河市林业和草原局紧紧围绕深化能力作风建设,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抓手,开展业务技能讲学比武活动,提升队伍素质,以主责主业为聚焦点,助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压实压靠“防火责任网”,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按照“行业管理、条块结合、综合促管、防扑一体”的原则,分层次建立市、县、场、站四级网格化管理机制,确保防火责任直抵基层岗位,火源管控直达山头地块;有效构建“林火阻隔网”,依托河流、湖泊、耕地、道路和人工构建的阻隔系统,形成封闭有效林火阻隔和战略防火通道,有效预防遏制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大力建设“立体防控网”,运用“智慧林火”卫星监测平台、林火远程视频监控、无人机等现代技防综合手段,结合高山瞭望、地面巡护,形成“五位一体”监测防控网络,实现对林火进行全时段、无死角防范。
截至目前,全市实现了连续36个防期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连续16个防期零火灾的优异成绩。有力地践行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助力“两山论”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力地筑牢了祖国北疆的绿色生态屏障。
工人采集沙棘果。
绿色惠民 实现生态价值的点“林”成金
在位于孙吴县的沙棘基地,枝叶遒劲茂密、长满棘刺的沙棘林一眼望不到边。
孙吴县地处北纬48°59'—49°42',是种植大果沙棘的“黄金带”,采取园式化管理的大果沙棘达到了3.6万亩,年产沙棘果实1000多吨,采摘后的沙棘不仅可以对外销售,还能满足本地收购需求,成熟的沙棘被果农送到长乐山大果沙棘开发有限公司加工成沙棘冰酒、沙棘原浆、沙棘汁等产品,成为乡村振兴、绿色惠民的重要产业,实现了生态价值的点“林”成金。
“我们公司以孙吴大果沙棘为原料,生产加工大果沙棘果汁饮料、大果沙棘原浆、大果沙棘冰酒、沙棘油保健品等系列沙棘产品,年可加工沙棘鲜果5000吨,可创造产值近亿元,带动1000余人就业。”黑龙江省长乐山大果沙棘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春向记者介绍,作为孙吴本土沙棘加工企业,该公司生产的沙棘原浆纳入首批“九珍十八品”省域品牌,沙棘产品也入驻了“军民融合智慧采购平台”,并开辟了线上营销、淘宝专营、社区团购等销售新渠道。同时,“长乐山”牌大果沙棘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孙吴大果沙棘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黑河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制定印发《黑河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和《林草产业发展指导性计划》,大力发展寒地林果、道地北药、森林绿色食品、特色种苗、特色养殖、生态旅游、优质林粮等林业产业。深入开展政企服务合作交流,指导企业申报省级龙头企业、争取绿色认证标识,挖掘龙头带动效应,提高林产品牌知名度。
目前全市共有3家涉林企业、5种涉林产品入选“九珍十八品”,林下种植小浆果面积实现5.8万亩,助力打造主营小浆果产品的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2个,省级林下示范基地4个,省级林下示范社1家,培育了“爱辉山珍”“蓝妃子”“长乐山”“蓝立方”等地方知名品牌,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15万亩。
林海与城市共美,绿色与发展并进。黑河,绿色产业链正向纵深、融合迈进,实践于山水之间的绿色发展理念,生态黑河不断推动大美黑河建设书写新的篇章。
作者:王静钼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