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甘肃临泽:一粒种子里的新质生产力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忆宁
  • 作者:张敏凤
  • 2024-07-18 20:42:37

喷洒农药有无人机,生长管护有智能管控系统,种子纯净度检验技术走在甘肃省前列……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一粒种子从种到收的背后,“隐藏”的不仅仅是过去40年岁月的打磨,还有绿色生态农业、种植技术的智慧化转型升级,以及新时代种农的专业化提升。而今,玉米制种产业也已成为临泽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具象。

种植机械化

仲夏时节,高标准农田郁郁葱葱,玉米制种长势喜人,同样“吸睛”的,还有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智能化“新农具”、新技术。

“早年间给玉米喷洒农药,全靠人工背着喷雾器一行一行喷洒,大太阳下又累又热,如今有了植保无人机,我只需要站在地埂上操作就可以,喷洒均匀,省时省力”。临泽县倪家营镇汪家墩村制种大户辛天斌告诉记者,他拥有自己的农机合作社。该县在玉米制种的播种、管护、收获过程中,像这样的“新农具”还有很多,去雄有去雄机,收割有加装北斗导航系统的联合收割机,一台去雄机每天可作业100多亩,相当于200多人一天的工作量,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

临泽县是“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玉米制种超大规模县”,玉米制种面积连年保持在30万亩左右,年均种子产量约占全国用种量的10%。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得天独厚,也势在必行。该县抢抓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推行农机作业北斗自动驾驶、精量播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等“智慧农机”服务,引进各类高性能农机具2442台(件),机械化率达86.5%,有效改变了玉米制种传统生产方式,实现了“节约成本、节省劳力、减少田间损失、提高综合生产水平”的目标,被确定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也是农业农村部批准立项的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

管护智能化

在临泽县鸭暖镇古寨村数字赋能智慧化管理玉米制种基地,一条条滴灌带贯穿在玉米地里。据了解,滴灌技术具有“高效用水、科学配水、精量灌水”等优势特点,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自动精准滴灌,让农户在高质量保墒土壤的同时,达到节水的效果。该县在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广泛推广这一技术,成为实现玉米制种智能化管护的措施之一。

“气象监测、水肥一体等智能化设备可以帮助群众科学管理、省工省时,在用水、肥料、农药、劳动力等方面的投入都有减少,亩均节约成本500元以上,增加产量10%-15%。”临泽县鸭暖镇古寨村支部副书记王佳介绍道。

此外,为了更加精细化管理制种玉米生长过程,该县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推行无人机化防、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远程遥感、智能控制等农业技术,配套完善玉米制种五化基地气象监测、土壤墒情监测设备,构建起了“天空地一体”的国家玉米制种基地监管网络,使农业生产要素、农业产生过程具体量化成数字,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促进“一般田”“高标田”向“数字田”迭代升级,数字化成功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新农资”“新农具”,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服务集约化

有了机械化、智能化做保障,一家一户所需要的农机、农资如何供应?种植户“单打独斗”的风险如何预防?

为此,该县统筹黑河沿岸的蓼泉、平川、板桥、鸭暖等4个镇,组建成立了临泽县玉米制种产业片区党委。按照“一个党委、一个品牌、一片土地、一个产业”的发展思路,进行土地流转、资源共享、人才共用,实施跨区域种植,跨镇域调优产业结构,跨领域部署土地资源,构建起了“土地托管”“入股分红”“农事服务”等“保姆式”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带动玉米制种产业向全程标准化发展。

探索发展不止于此,为了提供更加便捷的农业服务,该县7个乡镇基于片区党委的先进经验,先后成立了社会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构建起了“党委+党支部+村集体公司+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的服务模式,更好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全环节农资农具、技术指导和土地流转、全托管、半托管服务,实现了玉米制种由农户单一作业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变,让群众土地托管赚薪金、农事服务得佣金、农产品统销有保障,达到了企业增效、群众增收、集体创收多赢的良好效果。目前,全县共建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专业合作社33家、专业托管组织12家、“全程机械化+农事综合服务”一站式服务中心7个,村集体经济也实现大幅提升。

质检尖端化

当饱满金黄的玉米棒子源源不断运往生产企业时,还要经历脱粒、烘干、检验、包衣、包装等一系列精密严格的过程,才可以销往全国各地的种子市场。

质量检验是保证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农作物的出苗率和产量的关键环节,也是种业市场环境净化的重要举措。临泽拥有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CASL和CMA双认证种子质量检验检测机构,配备各项种子检验所需的仪器设备321台。检验中心已通过农业农村部种子检验检测能力认证,接入全国农作物种业大数据平台,立足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生产基地,辐射全国开展种子质量检验服务,并承担省级市场监督抽查、全省玉米新品种审定和DNA筛查等任务,中心每年检测以玉米种子为主要代表的种子样品达3000余份,由临泽扩繁的玉米品种发芽率和纯度达到95%、97%,超过国家质量标准。

种农专业化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在临泽县,“种农”已经成为玉米制种种植户的代名词。

面对智慧化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为有效避免农户不会操作智能化设备、与现代化农业农事脱节等问题,该县积极围绕玉米育种等新技术常态化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组织动员全县农业技术人员和各镇各村“土专家”,组建起了“田保姆”“生产管家”“植保卫队”“田间卫士”等田间生产管理专业技术队伍,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传授技术。经年累月,越来越多的农户成为了技术精良、善于经营、会运用智能设备的种植能手、新农人,有力推动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拓宽农民群众增收渠道,该县充分发挥高素质玉米制种产业工人队伍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势,探索发展“候鸟式”产业工人输转新模式,与三亚国际种业科创中心等地签署《区域合作协议》,建立“临泽县南繁基地种业之家”,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利用冬闲时节,赴海南三亚等地务工,进一步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和发展理念,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也丰富了“张掖种农”这一省级劳务品牌的内涵。自2022年以来,先后输转5批次354名种农赴海南三亚等地务工,人均月工资4000-5000元。

如今,该县农业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在专业化“新农人”、智能化“新农具”和社会化“新体系”的多重“加持”下,玉米制种产业正从传统的种植模式向“生产标准化、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管控智能化、服务社会化”加速转变,其组织化程度、抗风险能力、标准化水平也全面提升,真正释放着农业发展新动能。

作者:张敏凤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