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甘肃会宁:新风拂煦满城芳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忆宁
  • 作者:魏永刚
  • 2024-07-19 21:24:22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移风易俗,不仅要挂在嘴上,写在纸上,更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甘肃省会宁县的步伐坚实而笃定。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会宁县抢抓战略新机遇、瞄准发展新航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凝心铸魂的民心工程,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一阵阵文明新风劲吹在会师大地广袤的田野间。

如今,行走在初夏的会师大地,文明已成为最美的风景,文明向善之风浸润人心,吹拂城乡。

移之以情:抓住移风易俗“关键”

“辛苦培养的女儿白白送给别人。”“不收彩礼,女儿要被退回来。”是农村人嫁女儿时最怕被说的闲话,当了十多年媒人的郑良感慨地说,过去有段时期,除了彩礼还要求有车有房才行。自从推行移风易俗,村里的事宴管事人和媒人都进行了培训学习,大家的思想观念一下子就从老传统迈进了新时代,“以前我觉得做媒就是撮合两个人在一起,现在我觉得这还是一份责任。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聘金彩礼?”

移风易俗要移之以情,关键要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和发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同时,也要示范引领,使村规民约“小规章”成为群众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的“硬杠杠”。

近年来,会宁县通过创新举措,不断注重宣传教育引导,传承培育文明乡风,深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发展。持续开展“三晒三比三赛”乡村文明行动,树立“零彩礼”典型。以基层家风建设为突破,组织社会治理、宣传政策志愿服务队大力开展“颂党恩奋进新时代·育文明引领新风尚”志愿服务活动50多场次,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28场次,开展巾帼大宣讲、家庭教育主题巡讲和公益讲座5场次,受益群众1200余人。真正让文明新风遍地开花,让文明之光照亮会师大地!

易之以理:共建移风易俗“高地”

“我是巾帼宣传员,文明祭祀我宣传,旧俗陋习要舍弃,文明理念要树立……”一首具有乡土气息的本地快板和小品演出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村里顿时热闹起来,这是发生在大沟镇厍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的一幕。

据大沟镇厍曲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立雄介绍,这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我们还有很多,目的就是通过这种形式推进移风易俗,推动乡风文明。

“乡音土话”传递移风易俗新风尚。会宁县把生硬刻板的移风易俗宣传变得生动有趣。快板声清脆悦耳、曲调欢快、声声深入人心,引导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

近年来,会宁县积极推行“1234”工作法,运用“宣传先行+教育引导+典型示范”的模式,以政策宣传、案例讲解、利弊分析等“小切口”为内容,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对全县284个行政村和33个社区开展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进行清理清查,将反对高价彩礼、不讲排场、不互相攀比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营造移风易俗浓厚氛围。

小故事,大道理;小作品,大情怀。一场场走心又暖心的理论宣讲、文艺巡演,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更让会师大地处处洋溢着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行之以矩:打通移风易俗“经络”

春风化雨,需久久为功。移风易俗表面改的是“旧规矩”,实则改变的是价值观,解放的是人的思想。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会宁县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先后制定了《全县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培育文明乡风行动实施方案》,为全县持续深入移风易俗提供了指导依据。

同时,坚持在塑形中铸魂,加强人民群众思想教育和引导。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开展更多文化活动,增加更多文化产品供给,将移风易俗引深一层、推进一步,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涵养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如今,漫步于会宁的和美村落,一幅幅“移风易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宣传画,一面面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的彩绘墙,犹如一阵阵文明清风扑面而来,比比皆是。文明的种子已然在会师大地生根、发芽,伴随着移风易俗的深入推进,文明乡风必将为会宁催开璀璨的文明之花,演绎出会宁独有的“文明范”。

文明新风徐徐来,会师大地处处新。

移风易俗只有“进行曲”,没有“终止符”。守望文明是每一个会师儿女的责任和使命,会宁县将举全民之力、全民之智,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文明浸润会宁的每个角落,让文明之风吹遍会师大地。

作者:魏永刚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