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科技如何赋能山地现代农业?四川简阳这场会议信息量很大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张艳玲 朱怡等
  • 2024-07-22 22:08:14

7月20日,山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暨简阳丘区现代农业科创转化中心现场观摩会在四川省简阳市举行。本次大会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主办,以“山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为主题,汇集全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商讨山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战略。

会议现场。

据了解,山地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薄弱,地形复杂、生态敏感,常常面临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存在品种、农艺、农机科技创新协同不足,粮食、经济作物与畜禽生产联动不紧,农技推广与科研体系对接不够等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和困扰山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山地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对此,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李宇飞建议,为促进山地现代农业技术协同增效科技创新,各部门要积极探索跨区集群协同创新机制、集聚创新要素突破技术瓶颈、强化山地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共谋山地农业发展良策。

近年来,科技力量正逐步克服地形限制,推动山地农业向高效、智能、可持续发展迈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教授在水稻领域学术报告中提到,旱地种植水稻首先要解决品种问题。“近百分之九十的水稻品种都不适合在旱地上种植。经过我们多轮培育、选育,现在已有四个品种具备抗旱、顶土、分蘖能力,能满足旱地种植要求。”目前,朱有勇指导的旱地水稻种植覆盖面积已达23000多亩,平均亩产达500公斤。

朱有勇院士作水稻领域学术分享。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已成功培育“川麦104”“成单716”等一批适宜山地农业的优质、高产、广适、高抗粮油作物新品种,优化集成了独具西南特色的山地夏玉米-冬油菜丰产宜机收技术模式,打造了一批山地农业“吨粮田”典型。

简阳丘区现代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的实践高地,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863”计划下,建立有35处试验、监测场(站),均配置有国际顶尖的科研仪器,展示了前沿的自动化灌溉系统和节水灌溉设备,可深入研究作物需水规律、节水机理与水肥耦合、植物水分生理响应等关键领域,给四川乃至南方节水农业技术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四年实践,简阳成功打造了10800亩的现代节水示范区,展现了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的强大潜力。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王建伟表示,省科技厅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山地农业科技从单点创新迈向全链创新,使其成为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争取五年内将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和现代化指数达到全国水平。到2029年,四川将实现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突破,构建多学科、多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研发体系,推动山地立体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安全提升。以地域特色农业为导向,聚焦关键要素,构建山地农业现代化技术体系,培育产业融合新业态,形成科技创新引领的山地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西南、黄土高原、长江下游等区域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支撑山地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

刘永红研究员汇报战略研究。

四川省农业科科学院、副院长刘永红研究员表示,四川在发展高质量现代山地农业的过程中应坚持多地域、多学科、多作物协同创新;以山地农业现代化生产场景打造为驱动,升级打造面向山地农业现代化的科研范式;融科技创新和推广转化一体,充分发掘山地农业的产业潜能,加快山地农业现代化进程。

作者:朱怡 李玫俐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