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乡风文明 详情

革陋习 倡新风

——山西长治市屯留区推进移风易俗为民减“负”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陈银银
  • 作者:杨钰莹
  • 2024-07-29 15:55:43

“幸福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谈起为何两个女儿出嫁都是零彩礼,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梨树庄村村民路秋生笃定地说,“不能用彩礼掏光别人家底,村民赚钱都不容易。”

  彩礼是否应该给,应该给多少等话题总能引发社会讨论,但无可非议的是,高额彩礼普遍与大多数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悖,简办婚礼逐渐受到年轻人热衷。

  近年来,全国各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创新思路、频出妙招,在持之以恒地探索中让文明观念“入驻”村民的生活日常。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自2019年以来,将推行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革除陋习、倡树新风方面深耕厚植,让文明新风徐徐吹遍麟绛大地。

  深入40个行政村专题调研,找问题寻药方

  开支大、负担重,是婚丧嫁娶中主要的烦心事。为全面掌握村情民意,了解群众诉求,2019年4月,屯留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组织起移风易俗调研组,在13个乡镇(中心、街道)选择40余个行政村进行调研,从人民群众中寻找妙方良策。

  “娶不起、随不起、病不起”,村民们的话语让调研组印象深刻,结婚高彩礼、办事多随礼、丧葬费用高等陋习大行其道。如何遏陋习、扬文明,屯留区多措并举踏上“破题”之路。

  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当起了践行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屯留区制定了《长治市屯留区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移风易俗承诺书》。全区9364名党员干部前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签署移风易俗承诺书;党员干部办红白喜事桌数有规定、餐费有上限,严格控制非亲属人员参加,严禁分批次、多地点、化整为零变相操办酒席等。

  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屯留区建立了红白事宜报备制度和考核奖惩机制,将其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与党员干部年度工作考评,并纳入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测评体系。一系列举措,让“软要求”转为“硬举措”,在党员干部群体内率先形成清朗风气。

  209个村重修村规民约,定规矩树典型

  “三少、三新、三带头、三服务”制度被屯留区渔泽镇岗上村、李高乡北宋村写进村规民约中。“三少”是酒席少、旧习少、随礼少;“三新”是彩礼变礼物(新郎、新娘将彩礼变为献给双方父母亲的养老金、养老保险等)、丧事改戴白花或黑纱、安葬集中进公墓;“三带头”是在外公职人员带头执行、村里党员干部带头执行、群众代表和理事会成员带头执行。去年以来,两个村共举办17次红白喜事,均按照村规民约办理,群众逐渐建立起反对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的观念,大大减轻了人情礼往、经济负担。

  一传十,十传百,距离岗上村仅10分钟车程的姬村也深受启发。前不久,女青年刘秋余结婚一切从简,不大摆宴席、无车队,并且给双方父母买了人身保险,得到十里八乡年轻人的点赞喝彩,被称为“最美新娘”。“不是谁的婚礼更排场就代表谁更幸福,幸福生活是用自己双手创造的。”刘秋余说。

  截至目前,屯留区209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同时,通过建立健全“一约四会”,让红白喜事办理有据可依、有条能管,红白理事会严格监督执行红白喜事办事标准、请客桌数、待客标准,控制办事成本,减轻群众负担。

  村民办宴有了“家门口”的好去处

  近期,屯留区余吾镇东街村移风易俗馆内举办的一场“新婚礼”引来村民关注,村里红白事文明劝导志愿者此时变身为“帮厨”“传菜员”“司仪”,在后厨与宴席间来回穿梭,忙碌不已。婚宴处处是节俭又温情的细节:每桌菜品数量不超过10个,餐标限定在每桌500元以下,村里父老乡亲围坐一桌谈天说地……

  这所建在村民“家门口”的移风易俗馆,是专门用于村民办红白喜事的场所,统一准备锅碗瓢盆等厨具,统一制作大锅饭以减少浪费,专门焊制简便灵车为办理丧事的群众提供免费服务,极具“性价比”的硬件设施和餐饮条件吸引了众多村民。

  同样是给村民提供“家门口”办宴场所,丰宜镇西夏旺村“时代新风共享大院”里,中国风的婚礼背景板温馨浪漫,宴会厅、议事室、工作室以及食品储藏室等依次排列,舞台、音响设备、桌椅、锅灶、餐具等各项设施一应俱全;里河村、高川村、西夏旺村联合设立“红白理事会办事厅”,对食物购置、饭菜规格、迎亲程序和礼金收取进行统一管理和全程监督,并对办事全过程进行评定,好的上村务公示栏“红榜”,差的上“黑榜”,融刚性管理、柔性服务与理性调和为一体,让“红黑榜”成为道德风尚的“指挥棒”。

作者:杨钰莹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