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逛富乐古街、畅享古风韵味、体验民族文化、品尝富乐美食……近日,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富乐镇富乐社区颜家老宅,由罗平县政协组织召开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上,政协委员、县乡两级相关单位负责人、村“两委”干部、群众代表等组成的33名协商议事成员围坐一起,提建议、话发展,共同谋划古镇历史文化传承保护。
富乐是一个民族与宗教并存的历史文化古镇,文化底蕴深厚,现存云南会馆、浙溪书院、中天斗阁、颜家老宅等市县级文保单位7处,保存有牌匾、古碑、佛像等文物13件;制铜、银、铁工艺素有“王铁李铜杨银匠”之美誉;2014年富乐社区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024年富乐镇成功申报评选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
之前,罗平县政协在组织委员调研中了解到,平街、陡街是富乐镇集镇中心最具文化和商业气息,也是保存完好、最具特色的一条古街道,因年代久远,古街上土木结构的老宅破损严重,目前大多数砖木结构的房子还有人居住,只是经历修缮改造后,部分建筑部件被更换为现代化的材料,失去了古建筑的原始风貌。因处在传统村落保护区里面,基于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理念,经过与富镇党委沟通,决定召开这场以“保护古镇风貌,载住记忆乡愁”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
罗平县政协在富乐镇富乐社区召开“院坝协商”议事会。杨海龙 摄
会上,县政协富乐镇活动组召集人王永国首先介绍协商背景,指出,目前富乐古镇与历史文化名镇的要求相比,还存在陡街老宅安全隐患问题突出、保护资金十分紧缺、整体保护统筹不足等问题。并提出,要统筹城乡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精准确定传统村落发展定位,科学编报保护发展实施方案,有序推动传统保护、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逐步改善村落人居环境、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挖掘利用传统资源、适度开发旅游资源。
“富乐社区是集镇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也是富乐历史文化重要的一角,广大居民要切实树立传统村落保护意识,积极支持参与社区建设,在对老房子修缮排除安全隐患的同时,要注意修旧如旧,留住原貌,留住乡愁。”富乐社区党总支书记朱石详提出,希望上级相关部门支持古镇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统筹规划好传统村落的整体布局,干群携手协力打造好美丽、宜居、宜乐、宜业的新家园。
“我们家房子位置比较好,就在陡街中段,铜艺制作是我的传家宝,每天我都是千锤百炼,要切实把我们所传承的技艺展现出去,让游客了解和喜爱富乐的传统文化。”群众代表、富乐铜艺制作第六代传承人李六洪建议。
“在村庄功能提升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既要有艺术的美感,又要保持农村的‘原汁原味’,尽量保留好农村原有的老树、老桥、磨盘、磨槽、石缸等具有记忆历史的符号,看到它就是一段往事的回忆,毕竟乡愁愁的就是味、是一种回忆,家家门口有景点,留住游客品‘乡味’,户户有收入。”县政协委员林克文认为。
林克文这一想法与村民毛家贵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他说:“我想把自家闲置多年的老宅侧屋改造出来,在自家庭院开办农家音乐休闲吧,卖点奶茶、果汁、凉粉等,让游客休息放松享受音乐的同时,通过老宅独具的‘老味’,体验不一样的民俗文化。”
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就古镇保护、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现场协商氛围十分热烈、和谐。
县住建局、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并一一作出回应,表示,将大力支持富乐古镇风貌的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与发展的理念,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用好用活人文资源,依托乡村振兴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经过充分协商讨论,会议最终达成四项共识:加快编制保护发展规划,实施“一张图”管理;精准定位传统村落发展,注重培育本地传统建筑工匠,提高传统村落建设质量和品质;对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发展特色农业、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力量,加大资金融合投入力度,探索建立社会多元化投入的资金筹措机制。
富乐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县政协协商议事会提出的意见,将积极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实,确保取得实效,让乡愁留得住、发展看得见、乡村更振兴、群众更幸福、生活更美好。
作者:黄永国 杨海龙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