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河南省稻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培训会在潢川县举行。
会上,潢川县委副书记吴永阳作开班致辞,并面向河南全省系统推介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潢川方案”。潢川在推动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中,系统探索出全产业链发展、“稻虾共作”、“六统一”等经验,成为引领河南省高质量水稻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发展的“新引擎”。
潢川县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优质稻米产业集群创建县、成为河南打造全国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区关键组成部分,再到本次全省大会在潢川举办,一粒“米”的“潢川方案”持续出新出彩。
“潢川方案”做对了什么?
“河南稻米”,先看潢川
本次会议是“河南稻米”全省专题培训会,规格高、专业性强,国内一线专家、企业经营主体、政府主管三方共同座谈,议题聚焦在:如何聚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稻米产业标杆,高质量建设河南稻米集群。
这项事关“河南稻米”高质量发展的全省大会,为何选择潢川?
答案是:潢川有着全省领先的优质稻米产业基础。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作为粮食大省,水稻是河南省第三大粮食作物、第二大秋粮作物,河南省水稻播种面积达886万亩,产量达479万吨,稻米品质优良,具有水稻种植集聚化优势。
2020年以来,河南共获批建设9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稻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是其中之一,入选的县区包括信阳市平桥区、潢川县、罗山县、固始县,南阳市桐柏县,新乡市原阳县,濮阳市濮阳县,共4个地市、7个县区。
这其中,潢川稻米产业基础和优势领先全省。
潢川县县长余华在潢川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中,对潢川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给出系统介绍:
潢川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地处豫、鄂、皖三省的连接地带,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农业产业化享誉全国,优质稻米产业欣欣向荣,糯米粉生产引领全国。“稻虾共作”模式连续两年入选河南农业产业扶贫典型模式,是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从面积和产量上看,潢川是我国8大优质糯稻主产区之一,全年稻米种植面积达93万亩(糯稻 50 万亩),年产优质稻米 58.5 万吨,总产值 69.4亿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稳居河南首位、全国县级前列。
从稻米全产业链来看,潢川县是闻名全国的稻米粉食品深加工示范县,年糯米综合加工能力达 58 万吨,占全国产量的 40%,享有“中国汤圆潢川粉”的美誉,形成了以裕丰粮业为龙头,涵盖稻米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链主企业黄国粮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稻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牵头制定了糯米粉行业国家标准,形成了精制米、水磨糯米粉加工、稻壳发电的生产链条,目前正在向食品加工终端产品和附属产品延伸。
从政策推动来看,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谋深抓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县,信阳市委常委、潢川县委书记赵军伟强调构建“139”体系,即:锚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县战略目标,着力做强三大体系,做实九篇文章。具体内容包括:着力做强农业生产体系,做实农业科技、农业载体、产业链群三篇文章;做强乡村建设体系,做实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区建设、中心村镇建设三篇文章;做强基层治理体系,做实基层堡垒、文化文明、村民自治三篇文章。其中,重点明确全县以优质稻米为主导,一体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强链。
“潢川方案”,做对了什么?93万亩种植面积、总产值 69.4亿元、年糯米综合加工能力达 58 万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潢川系统探索出来一粒“米”的“潢川方案”。
“潢川方案”,做对了什么?
“潢川方案”给出了核心关键词:“稻虾共作”。
近年来,在稻米种植方面,河南省积极探索和推广“稻田+”立体综合种养模式,6个省辖市、19个县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14.22万亩、水产品产量12.56万吨,覆盖带动农(渔)民10万余人。
这其中,潢川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利用水产资源优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科技指导、项目扶持等措施,大力推行以“稻虾共作”为主要模式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潢川特色的水产业发展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稻虾共作”方面,潢川县领先全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面积大、产业链完整、模式新。
面积方面,已发展稻虾共作面积38万亩,位居全省第一。
产业链方面,潢川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2家、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2家、稻虾共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已形成了从生态养殖、精深加工、调运储存到出口创汇的完整产业链,稻虾综合种养已经成为潢川县特色产业之一,也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强县富民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模式新方面,潢川县通过优势互补的生物链条,小龙虾和水稻的品质均得以提升,实现了“一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出产“稻米虾”“虾米稻”。基地建成后,建立统一种养技术标准体系,由潢川县农都农业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据测算,每年可产早苗1万公斤,商品虾17万公斤,优质水稻37万斤,年产值近800万元。示范带动全市10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
近期,潢川县探索出来“一稻三虾”种养模式,通过合理设置种养时序,在不影响水稻种植的情况下,在八月之前可收获三茬小龙虾,不仅解决了当地普遍存在的小龙虾密度过高、个体偏小等问题,并且显著提高了亩产收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创新性与实用性并存,为全省其他地区的稻渔综合种养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宝贵经验。
“六统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基础,需要从种子和种植上率先破题。
如何破题?“潢川方案”给出的答案是:“六统一”,即统一方案、统一品种、统一供应、统一作业、统一收获、统一销售。
近年来,潢川县在优质稻米产业原有基础上坚持“六统一”的原则,聚焦种业和种植两个着力点,取得显著成效。
在种业上,依托信阳市主推优质品种及潢川县种植历史优选特糯2072等六大品种作为优秀推广品种,同时结合潢川县现有育秧工厂进行统一育秧、统一配送,在源头上保证了潢川优质稻米的产品质量,实现优质稻米产业品种优质化。
在种植上,把高标准农田与稻米产业标准化种植结合,调整优化高标准农田运作模式,按照规模适度流转、集中连片、亩均 4000 元的标准,打造示范农场、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示范区,实现优质稻米产业种植规模化。
也正是在“六统一”的基础上,围绕“高产”“优质”“提升”等关键词,潢川稻米产业探索出“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闭环模式。
一粒“米”链出70亿大产业
“河南稻米”新方向——开展稻米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目的是促进水稻产业上下游深度融合,延长、优化产业链,破解产业链链条较短、效率不高等关键问题,助力推动水稻加工、流通环节项目下沉到乡村,有效扩大农村就业,让农民享受到水稻产业收益。
稻米产业全产业链模式,是“潢川方案”领先全省的优势和关键所在。
“潢川方案” 在实践中,着重强调优质稻米产业强链,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携手正大集团,打造“豫南农谷”种业基地,建成正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稻米粉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基地。
“潢川方案”全产业链优势,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潢川标准和创新链。
加工上,潢川形成了以黄国粮业、裕丰粮业为龙头、以糯米粉加工产业园为基地,构建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糯稻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在全产业链发展中,糯米粉“潢川标准”,是“潢川方案”亮点所在。链主企业黄国粮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稻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牵头制定了糯米粉行业国家标准,形成了精制米、水磨糯米粉加工、稻壳发电的生产链条,目前正在向食品加工终端产品和附属产品延伸。
在不断延长加工链,“潢川方案”还持续专注创新链。在加工大米面油等初级产品的同时,潢川还研发稻米粉添加剂、糯米蛋白等具有科技含量的衍生产品,开发米糕、茶香曲奇等市场潮流休闲食品,实现优质稻米产业加工链条化。
同时在宣传上,举办首届中国(潢川)稻米粉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在信阳举办,发布 “潢川 · 中国稻米粉食品产业指数”,成立种子研究院和大别山绿色食品研究院,实现优质稻米产业宣传品牌化。
概而言之,以本次全省大会为标志,“潢川方案”开启引领“河南稻米”打造全国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区的全新阶段,也期待潢川持续创新、探索,为“河南稻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潢川方案”。
作者:乡村振兴传播大使、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杨建国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