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立足“两河明珠”城市资源禀赋,借助“津津乐道·乐享非遗”乡村振兴衔接集中推进区打造有利契机,深挖东昌铜铸、东昌毛笔等非遗文化资源,探索建立“党建+非遗+产业”发展模式,推动非遗资源形成特色产业带动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也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深挖非遗文化潜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将“党建引领非遗文化”确定为基层党建“书记工程”,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专班,推广“基层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发展链上,统筹抓好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继承和发展。
建设非遗博物馆1处,筹建非遗体验馆4处,提升非遗场所4处,建设非遗文化街2条,命名非遗村落5处,形成非遗文化产业集群。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定期组织木板年画、铜铸雕刻、毛笔澄泥等传承人走进校园开展项目传习,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感受非遗,体验非遗,实现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以“山东手造·优选100”遴选活动为契机,加快培育“东昌文旅”文创品牌,积极推出定制产品,先后设计出风味人间、工匠巨献、津津乐道等系列精品组合;朗奇罗工艺品有限公司铜铸钟表围绕山东手造设计出6款新产品,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提名;李子辉东昌柴烧手工非遗文化类产品已研制出10款新产品;葫芦雕刻艺人郭广增设计葫芦香筒、范制葫芦、雕刻葫芦、片花葫芦、烙画葫芦5款新产品。
为拓宽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东昌府区积极探索通过非遗赋能,加快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升级“电商+”新平台。高标准打造电商基地,建立“联合社+电商+非遗”合作机制,搭建“山东手造·东昌府礼”线上平台,带动非遗传承人及其从业者转变思路,探索“直播+非遗文创”发展新路径,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非遗产品,拓宽非遗产品销售渠道,吸纳周边农户依托非遗与电商产业增收。
延伸“非遗+”产业链。依托特色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研学”“非遗+采风”“非遗+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旅游观光、体验、休闲中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带动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
打造了道口铺非遗匠心工坊、东昌铜铸、道口铺烧鸽等非遗项目,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有序推进多产业融合发展。从事非遗产业的350名农户、脱贫群众人均月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目前已带动示范区内近 500 户农户畅通产销渠道。50余名非遗产业从业者提升了产业规模,吸纳乡村振兴推进区内200余名脱贫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
作者:杨爱荣 张海英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