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市沂南县大梨峪村。一处院落,数间瓦房。
1940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之一北海银行在这里成立,保证了根据地军需民用,扶持农业生产,也为中国革命最终胜利贡献了金融力量。
80年后,全国首个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在这里诞生,沂蒙大地翻开了金融惠农的时代新篇。
转眼,临沂金改试验区设立已近4年,在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探索?记者近日赴沂蒙山区调研采访,发现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试验区政策,对新时代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值得推广借鉴。
农行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讲普惠金融政策和特色产品。
担当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相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任重而面广,更需要各方资金、资源的投入和支持。而从行业发展看,金融服务农业农村长期面临着一些壁垒,贷款难、贷款贵、抵押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商业金融如何高效可持续地服务乡村振兴,仍是横亘在金融界面前的一道难题。
站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交汇点,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决定在临沂市设立全国首个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求解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之策。
为什么是临沂?
从省域实际看,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重托和厚望,而临沂是山东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油料和蔬菜生产基地。
从临沂自身看,作为革命老区、山东脱贫攻坚主战场,临沂脱贫人口数量最多、贫困程度最深,在有效衔接期的任务最重。
可以说,把金改试验区设在临沂,凸显了中央层面务求普惠金融政策创新的成色和成效;而临沂曾经的“贫困生”身份,也会使试验区孕育出的相关政策更具普适性和生命力,有益于放大示范效应。
因农而生,姓农为农。自临沂金改试验区设立以来,农业银行奋力担当时代使命,将为农初心落实落细在万千农户身上,在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努力闯出一条新路。
数据是最有力的说明。截至5月末,农行临沂分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332.27亿元,当年新增53.33亿元,存增量均居山东农行系统第一位。门类齐全、功能完备、市场领先的金融工具箱,成为农业银行引领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利器。
农业银行是如何做到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可持续的?
——政策环境是前提。差异化的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强化的财政政策支持,深化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金改试验区设立以来,以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为导向,破除机制障碍,在全市开展金改试验区“揭榜接题”创新工作,对生态资源价值实现、金融参与村庄规划、农村产权融资等集中发力攻坚,持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能力建设是根本。作为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唯一的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十几年来上山下乡、南征北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好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农业银行有基础、有意愿、有人才,更有担当。
——创新实践是关键。金改试验区设立后,农业银行将试验区金融服务工作列入总行、省行重点督办事项,并于2023年设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临沂示范区”,将信贷政策、贷款资源等向临沂大力倾斜,不断探索商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和实现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既对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农业银行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农业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曾学文表示,农业银行向最需金融助力的乡村产业重点发力,找准了金融服务“三农”的突破口,同时根据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不断丰富扶持政策,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路径。
以农行临沂分行为例,支持临沂金改试验区建设不仅没拖发展后腿,反而为其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截至2023年末,农行临沂分行各项贷款余额1280亿元,增量连续5年超100亿元,存增量市场份额在当地四大行中均居首位,四大行中唯一一家有两项成果入选金改试验区首批“十大创新成果”。
攻坚“金融活水”滴灌特色产业的“先锋队”
乡村振兴,产业是首要攻坚的高地。从现实来看,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仍有很多堵点。在临沂金改试验区,普惠金融又是如何来精准滴灌乡村特色产业的呢?
三面环山、气候温润,莒南县东兰墩村有种植茶叶和板栗的自然禀赋,但长期过着集体没收入、村里没产业的穷日子。为改变现状,东兰墩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流转1200亩山场发展特色产业。“万事开头难,还好有‘强村贷’帮我们蹚开了产业振兴第一步。”东兰墩村党支部书记石学东感慨地说。
农行山东分行行长刘仁举介绍,“强村贷”是该行与山东省委组织部等部门聚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联合推出的创新金融产品。该款产品以“政府推荐+农担担保+农行贷款”的模式,将基层党组织优势、农业产业化优势、金融优势结合起来,突破了原先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准入门槛高、用款周期短、需要抵押等瓶颈,有效解决了合作社资金匮乏的难题。
村集体的“油箱”加满了油,自然动力十足。为加强金融人才支持,农行临沂分行还选派金融干部到镇村挂职,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方案,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更上层楼。
产业兴旺,农民是主体。相较于村集体,农户贷款往往存在额度小、需求分散、风险大、抵押难等情况,如何破解基层农户的金融供需矛盾?
步入莒南县金河村,成方连片的茶园芳香四溢。村民王厚强种植茶叶并从事茶叶批发生意,每到新茶上市季都需要大量资金周转,“齐鲁富民贷”为他解了燃眉之急。
“不用抵押物还享受政府贴息,通过手机就能随用随借,及时便捷,还可以在3年内循环使用。”农业银行高效畅通的融资产品让王厚强连连称赞。
“农业银行依托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荐的方式创新增信机制,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征信‘白户’、缺少抵押担保的客户群体,有效破解了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降低了农民的贷款门槛。”莒南县委常委、副县长,农业农村部挂职干部王蕾介绍。
事实上,当把视线转到实际操作层面,就会发现金融机构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最大痛点,就是如何适应乡村产业分布广、差异大的特点,让“三农”金融服务服水土、接地气。
位于沂水县许家湖镇的山东金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营玉米蛋白粉、大米蛋白粉等饲料原料贸易业务。近年来,受国际形势影响,玉米、大豆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公司的流动资金需求逐步增加。
了解到相关情况,农行沂水县支行为公司授信3000万元。“农行放款速度很快,原材料价格刚刚上涨,我们就利用农行贷款存了一部分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公司财务负责人陈鹏介绍。
“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乡村产业,让‘三农’金融服务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农行临沂分行行长李增义表示,从银行业多年来的金融扶贫实践来看,加快产业贷款投放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充盈“金融引擎”激发乡村活力的“武器库”
除了产业振兴,根据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和金改试验区的发展实际,农业银行不断丰富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武器库”。
竹林隐茅舍,家家临清流。走进沂南县竹泉村,数眼清泉依山而出,村民绕泉而居、砌石为房。很难想象,这个如今焕发勃勃生机的百年古村,过去长期街道泥泞不堪、房屋破旧濒危。
为了帮老百姓摆脱“守着美景过穷日子”的生活,竹泉村决定走旅游扶贫综合开发的路子。启动之初,农行沂南县支行就给予其500万元的金融支持。随着景区不断发展,资金需求量也在增加。农行临沂分行结合全市金改试验区规划,创新推出县域专属产品“金穗沂蒙建设贷”,全面助力竹泉村基础景观设施改造提升。
“足不出村就能在家里做生意,加上村里的分红,每年能有两万多元的收入。”村民高寿会已80岁高龄,如今家里的老石屋成了特色民居建筑,老人家也靠着编制竹制工艺品,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竹泉村村民高寿会在老屋前编筐。
值得一提的是,农行临沂分行还开创了金融机构参与村庄规划的先河,先后探索形成了沂南田园综合体、蒙阴百千工程实施融合、莒南土地增减挂等金融机构参与模式,促进金融服务下沉农村、资本投入乡村建设。
“只有深入分析乡村金融需求,才能找准金融服务的‘准星’。”农行山东省分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肖月强表示,金融服务乡村要做到“入乡随俗”,才能有效创新服务体系和产品,满足乡村全面振兴的金融需求。
事实上,中国乡村自然禀赋差异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基础水平参差不齐,通用性普惠金融政策往往针对性不够,亟须出台量身定制、精确到位的差异化政策。
2010年,莒南县板泉镇引入“鸿雁”人才孙国锋,鼓励其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9个冷库和两条黄桃清洗生产线。但随着规模扩大,合作社在黄桃加工季节存在资金周转困难。“农业银行的‘四雁振兴贷’额度高、利率低、时间快,确确实实解了我们原材料收购的燃眉之急。”谈起农业银行给予的金融支持,孙国锋难掩激动。
新农人孙国锋(右二)向农行工作人员介绍草莓冻干生产加工情况。
近年来,临沂深入实施人才兴乡“四雁工程”,农行临沂分行主动对接“四雁”客群,以金融之力引导人才资源向农业农村聚集,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在蒙山沂水间加速汇聚,释放出巨大的带动效应。
“四雁振兴贷”仅仅是农业银行瞄准临沂金改试验区“三农”需求精准创新产品体系的一个缩影。为激活临沂丰富的红色人文资源,针对“红嫂”、支前模范、英模人物等群体,农行临沂分行创新推出“红色易贷”;针对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先进工作者以及从事高科技、新兴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创新推出“沂蒙工匠贷”;针对沂蒙老区特色农业发展,创新推出“金穗沂蒙兴农贷”,为兰陵蔬菜、蒙阴蜜桃、莒南花生等21个农业产业集群授信数十亿元……农业银行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增强金融产品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积极满足各地特色产业和农户差异化的融资需求。
探新路,启新篇。历经3年多的深耕细作,农业银行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前沿阵地,在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勇当“排头兵”,形成了富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临沂样板”。相信在农业银行的探索引领下,将有更多机构和组织汇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盛况值得期待。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冯克 王小川 侯雅洁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