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姐,今天中午吃点什么?”刚到饭点,食堂外就传来了迫不及待的声音。“笋干红烧肉、傣味凉菜、青椒洋芋丝,好吃着呢!”杨琴笑着回答,声音清脆响亮,悦耳随和。
杨琴,38岁,十多年前从云南思茅市(现普洱市)景谷县嫁到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洒镇曼广龙村,成为了傣族“骚哆哩(年轻姑娘)”,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杨琴性格开朗,待人热情友善,做事风风火火,勤劳能干,是操持家务一把好手,邻居家有事她总能第一时间主动搭把手,很快就得到家人和同村村民的信任,许多人都亲切地叫她“杨姐”。
“世事不如意十之八九”,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的艰辛就如家常便饭,随时不期而至。随着孩子的降生,仅靠丈夫断断续续的打工工资和微薄的种田收入,很难撑起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而年迈多病的公婆和体弱多病的丈夫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杨琴一度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整个曼广龙村像她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
“天无绝人之路”,转机悄然而至。2012年,玉溪中烟种子有限责任公司在曼广龙村扩建烟草种子冬繁基地,租用了村里大部分土地,也为村民们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给全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开始蒸蒸日上。杨琴一家也因此受益,她家有4亩多地租了出去,每年收入2万多元,公婆和老公也随时可以到田里打工,每天100多元收入,而杨琴自己因心灵手巧能干,通过劳务派遣方式来到了公司基地成为了一名厨师,也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越来越好。
如今的曼广龙村。宗继江 摄
十多年来,杨琴以基地为家,与公司一同成长。她努力自学厨艺,细心琢磨基地人员的饮食习惯,巧妙搭配川味、滇味、傣味,总能做出可口的饭菜,让基地人员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深受全体员工的喜爱和信任。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她:“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到现在?”她笑着说:“做饭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和信任。现在我们村很多人都在公司基地打工,收入不错,比外出打工强,还可以照顾家。通过公司组织的学习培训,让我们学会了科学种地,比如科学施肥、生物防虫等,现在种的经济作物收入比以前强多了。”她喝了口水,继续说道:“公司还帮我们村修水渠、道路,与村党支部搞联建,给村民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增收致富,改变了我们家和我们村的生活,要懂得感恩。”她的回答深深触动了我。
正在专心工作的杨琴。宗继江 摄
据悉,玉溪中烟种子公司目前每年支付给该村土地租金为150多万元,支付用工费230多万元,大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村庄面貌也焕然一新,充满活力。
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基地建成十多年来,玉溪中烟种子公司与曼广龙村民真心相伴,共同成长,建立了信任关系,他们还将在相互帮扶中不断前行。
作者:尹洪波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