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立足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饲草资源、优良的种群基础等资源禀赋,主动融入全市打造“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定位,大力实施肉牛产业提升行动,持续抓好“张掖肉牛”品种培育,全面打响“张掖肉牛”产业发展战略品牌,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坚持党建引领 集群化发展凸显新效应
走进临泽县倪家营镇高庄滩万头肉牛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工人正在清理圈舍、投喂饲草,圈舍里的西门塔尔牛毛色体格壮硕、肌肉丰满。
该镇依托丰富的戈壁荒滩资源优势,吸纳畜牧、金融等行业党组织,整合1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和23家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肉牛产业联合党委,在高庄滩建设占地面积4200亩的集饲草种植加工、肉牛集中养殖、沼气能源利用、活畜交易等种养销一体化的高标准万头生态养殖示范园,有效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连接,增加市场话语权,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我们通过政府引导鼓励、政策支持、专业养殖合作社带动等方式,从牛源扩增、良种繁育等方面持续发力,逐步改善肉牛养殖场区基础设施,肉牛饲养量实现稳步增长。全镇建成万头肉牛生态养殖示范园区1处,养殖专业村4个,千头养殖场10个,肉牛饲养量年均可达4万头左右。”临泽县倪家营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梁鑫说。
创新管理模式 标准化养殖开创新局面
“我家已经养了20多年牛了,以前都是在自家后院养殖,场地局限,家里味道也很难闻。搬到这里后,场地很宽敞,存栏量扩大到了200多头,而且运草、铡草、搅拌、投喂、清圈都实现了机械化,养殖成本大幅度降低了,家里环境也变好了,前几天还被村里评选为‘美丽庭院’。”说到这里,临泽县永盛源农牧场负责人蒋立源笑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临泽县倪家营镇积极探索推广肉牛托管代养,通过资金入股认购合作社肉牛和农户肉牛折价抵押入股的方式,实现养殖园区与个体养殖户优势互补,有效解决有资金无人养和想养无场地两大难题。同时,探索发展“饲草银行”“粪污银行”,建立“秸秆利用-肉牛养殖-食用菌种植-有机肥还田”循环经济新模式,依托村集体经济公司,建立肉牛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饲草、防疫社会化服务模式,解决疫病防治、饲草加工、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环节人工成本高、生产投入大、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降低养殖成本,创新河西肉牛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
同时,该镇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抢抓肉牛产业增量提质项目,落实见犊补母、粮改饲、农业保险等扶持政策,推广“育牛宝”等金融产品,尽可能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养殖户的影响。仅今年上半年,就累计发放“育牛宝”信贷资金1000多万元,带动全镇上半年肉牛饲养量达3.9万头。
拓宽供销渠道 市场化运营打造新格局
抢抓肉牛产业提质增量项目,持续拓展上联企业、中联合作社、下联养殖户的“三联”供销模式,按照“农户精细繁育、场区集中育肥、公司对接销售”方式,构建“户繁-场育-企销”养殖销售链条,对接广西、广东等意向大型牛企实施“北繁南育”工程,与新疆、宁夏、四川等地区客商签订肉牛(收购、育肥)订单,做活交易市场。
依托正在建设的金张掖肉牛交易中心,通过一级分拣良种入园、二级分拣优质高效、三级分拣对接高端的“三级分拣”模式,建立完善科学化选育机制,加大对优良品种的选育力度。结合镇域内“七彩丹霞”景区优势,加大肉牛品牌宣传力度,持续提升“倪”字号肉牛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做响做靓“河西肉牛”品牌。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民富。临泽县将持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放大肉牛产业的牵引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河西肉牛”金字招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着力打造乡村全域振兴新样板。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