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四川简阳打通农村小河流治理“最后一公里”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李忆宁
  • 作者:张艳玲
  • 2024-08-15 21:50:53

近年来,四川省简阳市本着“小河清则大河净”的治理理念,坚持“控源截污、清淤护岸、绿色生态”的治理思路,以“一年变样、两年达标、三年变美”为治理目标,探索“资金投入节约高效、农民群众高度参与”的流域自治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前水环境治理中遇到的土地、资金等难题,打通了农村小河流治理“最后一公里”,一条条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自然的小河流成为简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注脚。

处于沱江流域的简阳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69条,全长800余公里。看起来水资源丰富,实际上简阳市属于川中典型的干旱地区,民间早年流传有“三年旱两头,河沟水断流”的说法。水量季节性分布不均衡,再加上河道梯级开发、石河堰截流以及农业提灌需求等多方面原因,让简阳市乡村小河断流时有发生,随之带来的是河流水环境容量不足、自净能力弱的“短板”,更让人担心的是,部分中小河流近几十年处于“脱管”状态,河道淤堵严重、水系不通、腐质物沉积,严重影响行洪;部分河道岸坡、石河堰垮塌未能及时修复,蓄水困难。

按照“一河一策、一村一策”的原则,坚持“锚定目标、分段实施、久久为功”,简阳市鼓励村(社区)党支部战斗力强,群众支持力度大,实施条件成熟的河段先行实施,通过一村带一片、一段带一条的工作模式,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河流自治工作。2022年以来,云龙镇青锋村、海棠村等村率先探索并实践小河流治理村级自治模式。通过统一村班子思想、做通群众工作、筹措资金等一系列措施,对辖区内小河流进行清淤护岸整治,成效显著。在云龙镇的示范引领下,全市各镇(街道)纷纷响应,陆续开展村级自治行动,在全市掀起了一波治河高潮。

在工作格局上,简阳市探索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实施主体,融合上级补助与村社筹资,形成了“市水务局(河长办)行业指导、镇(街道)全程监督、村集体组织实施、群众参与自治”的工作格局,对辖区内的小河流进行河道清淤、岸线清理、岸坡整治、石河堰修复,打造出一条条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自然的河流。

简阳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河流治理工作,从群众的角度,解决了蓄水问题、行洪问题;从政府的角度,解决了水环境问题、社会矛盾问题。但不可忽视的是,治理过程中难免出现枯枝杂树清除、临河便道青苗补偿、河道淤泥临时堆放或还田等问题,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支持配合,只有让群众真正变成治理的主体、成效的受益者、长效的管护者,河流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清。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