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服务和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杜娟
  • 作者:李秀萍 黄敬慈
  • 2024-08-16 21:39:17

8月16日,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为进一步推动完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服务和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共5件,具有以下特点:

促推协同转型。在哈尔滨某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与哈尔滨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租赁合同纠纷案中,人民法院依法推动新能源生产企业、汽车制造业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充分考虑东北老工业基地汽车制造业发展实际,通过调解寻求双方利益最佳平衡点,通过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增强产业链韧性,最终促成哈尔滨某客车公司与某投资公司达成调解协议,通过分期履行的方式支付租金等,并重新签订了租赁合同。

促推创新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起主导作用。钢铁行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余热,将钢铁冲渣水余热等废水废气充分利用、变废为宝,不仅能为企业节能降耗创造效益,而且能满足城市供暖需要,还有利于改变城市热源单一、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天津某传热设备有限公司与韩城市某热力有限公司能源管理合同纠纷案中,天津某传热设备公司开发了利用炼钢冲渣水余热供暖技术,通过技术创新、降碳减污实现了节能环保、产业提升。人民法院依法高效审理、切实保障能源管理服务方享有节能效益分享合法权益,加大对生态环境科技、绿色低碳技术等创新成果的司法保护力度,促进成果转化运用,推进产融结合,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促推绿色转型。在大余县某矿业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合并破产重整案中,大余县某矿业公司采矿作业造成大面积生态破坏,矿山生态修复推进不力。人民法院拓展救治功能,助推矿山企业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确保矿山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科技创新相融合,促进资源型地区因地制宜打造发展新引擎,大力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迈上新能源产业新赛道。

突出问题导向。在某水务公司诉某市人民政府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协议纠纷案中,人民法院健全多元解纷机制,加大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模式推广力度,力促双方成功达成调解协议,一揽子解决了污水处理工程量结算、提标改造及后续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合作运营等问题。同时,人民法院发送司法建议,促推当地政府将毛皮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纳入重点工作项目清单。

促推全面转型。在赖某某诉厦门友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中,人民法院聚焦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准确界定物业服务的权利义务,将在小区充电设施建设时予以配合、提供出具同意安装充电桩的证明材料等便利纳入物业服务的义务范围,依法保障业主的权益,同时明确物业服务企业应当采取合理措施,协助安装、管理、维护充电基础设施,保护业主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消除安全隐患,预防损害的发生。通过破解制约电动汽车应用推广的难题,营造了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良好氛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秀萍 见习记者 黄敬慈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