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烟农新不新?看看李志军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罗优
  • 2024-08-19 16:08:51

为推进烤烟产业适度规模种植,探索耕种收农机农艺融合,以适度种植规模效益为主,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近年来丽江烤烟产业吸引了一批“80后”“90后”懂技术、高素质的种植主体回流复种。

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石鼓村冷水沟组,有一对“80后”夫妻回流复种烤烟,那就是李志军夫妻俩,作为烟农既“老”又“新”。

2009年起,李志军成为石鼓镇石鼓村的烟技员,负责片区500余亩烤烟技术服务和政策落实,也曾是种烟大户,2016年后因无地可种退出了烤烟种植,摇身一变成为了和合玉叶合作社专业化育苗业主。

今年他负责管理14个烤烟育苗棚,辐射石鼓镇1200余亩烤烟种植面积。他在育苗管理中积极使用新型农机农械,在玉龙县率先使用“掐叶露杆机”进行健苗壮苗。

“今年全县推广使用‘掐叶露杆机’,李志军是首批购买用于剪叶壮苗的,其他育苗业主看到使用效果后,争相订购,甚至其他县区育苗业主也订购了,前期产能不足还出现了‘一机难求’现象。”和合玉叶合作社研发工程师彭继世说。

从玉龙县烟草公司公布的育苗管理考核通报看,近年来李志军的考核结果总是名列前茅。这一切归功于他在烤烟育苗过程中勤勤恳恳,从不懈怠,善于学习并敢为人先。

以2024年玉龙全县推广使用“掐叶露杆机”为例。起初多数育苗业主和烟农对剪叶机持怀疑态度,认为该机器研发时间短,技术可能不成熟,前期购买订单较少,而李志军却敢于率先“吃螃蟹”,使用该机器后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示范带动了其他育苗业主加入订购行列,“掐叶露杆机”需求一度紧张,李志军的“掐叶露杆机”也被其他专业户联系借用。

烟农使用“掐叶露杆机”。罗优 摄

李志军种烟久,但也是“新人”。他自开始种烟起就是石鼓镇石鼓村片区负责人,期间在片区内长期流转土地逾百余亩种烟,因所种的流转土地被滇中引水项目区建设征用,2016年后未再种烟,成为了“不种烟的烟技员”。

“我们烟技员就要起表率带头示范作用,李志军只育苗不种烟,变成了烟农口中‘不会种烟的烟技员’,带动示范作用显著减弱了。”同为石鼓镇烟技员的和世刚说。

2023年初,李志军判断滇中引水工程玉龙石鼓段源头工程修复工作将要启动,为此进行了提前谋划,在未开发的流转土地里种植了玉米、大麦,为2024年种植烤烟作准备。今年李志军决定以“新烟农”身份再次复种烤烟,向玉龙县烟草公司申请烤烟种烟合同。

“这一片原由建筑砂石废渣组成‘荒地’,经过他之手,使用农机农械全程耕作,如旋耕机、起垄覆膜水肥一体机,荒地不荒了,今年变成了可机耕的烟田。”丽江市烟草公司石鼓烟站工作人员和翌辉说。

李志军(右二)测试起垄覆膜水肥一体。和翌辉 摄

由于开垦出的烟田是沙壤,不保水保肥,李志军使用“水肥一体化”滴灌带灌溉和自动打药机等新技术,就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他今年种烟较早些年更加轻松,2016年之前从整地到移栽需请工30余人经四五天才能完成,今年10人一天就完成了,实现了减工降本增效。

近年来,随着烟农年龄结构优化调整,越来越多年轻烟农加入烤烟种植当中,他们善于使用烤烟种植新技术、新农机使用,在烤烟种植过程中示范带动效应日趋明显。

作者:罗优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