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2022级农学(省属公费农科生)薛雅心积极响应学校“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乡村振兴驿站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担任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大村镇东砚瓦村、青岛马铃薯科技小院学生科技专员,带领2024级新同学返回家乡,让青春在田间地头上闪耀。
情暖乡村:志愿服务在行动
“学普通话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我这个年纪学普通话还来得及吗?”村民们在宣讲会上热情提问,现场氛围热烈。在东砚瓦村,薛雅心带领24级公费农科生新同学开展普通话推广志愿服务,线上线下同时发放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问卷43份,调研当地普通话使用情况、语言环境、居民需求,并总结出一份切实可行的普通话推广方案。
2024级农学公费农科生刘润轩参与实践后分享道:“这次的驻村开展志愿服务让我真正地深入村屯农家,感受到了村民们对于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和渴望,在阡陌之间讨论如何更好地进行推普。收到学姐的邀请那一刻是非常激动的,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我们广大青年要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我也将以青年的热血,在田埂上书写青春奋斗故事。”
薛雅心在砚瓦村入户开展普通话推广调查
乡村心语:座谈会共话发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振兴驿站揭牌仪式在铁山街道杨家山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成功举办,薛雅心和刘润轩前往马铃薯科技小院乡村振兴驿站与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交流驿站建设与发展。
马铃薯如今在100多个国家都有种植,我国是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国家,青岛马铃薯科技小院由青岛滋百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培养,专注聚焦马铃薯作物生长特性、服务马铃薯全程营养方案、马铃薯疮痂病、腐烂病等病害生物防治领域形成马铃薯专用的新型生物防治产品以及构建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我作为该科技小院乡村振兴驿站的科技专员,我将深入参与到马铃薯病害防治的宣传推广中,跟随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学长学姐们治学问、解难题、助振兴,用‘科技小院’书写美丽乡村的‘大文章’。”薛雅心感慨道。
薛雅心在马铃薯科技小院共同挂牌
助农解困:精准服务农业生产
在青岛市东砚瓦村的花生田间,由于七月份极端天气的频发,而花生正处于生长关键时期,且该村处于丘陵地带,村民种植的花生大多受到天气的不良影响导致生长发育受阻,薛雅心和刘润轩则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并积极联系花生领域的专家教授提出应及时除草培土促进生长,雨前喷药防涝、雨后喷药补救、中耕散墒等措施来减轻花生减产损失。
同为新一届农大青年的他们,同为公费农科生的他们,在这场乡村振兴的实践之旅中收获颇丰,未来也将继续把双脚扎进泥土里,持续关注村内玉米、花生的生长发育情况并积极与驿站进行沟通合作交流,擦亮属于农大学子和公费农科生的标签,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挺膺担当,以坚定的行动书写对“三农”的悠悠深情,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挑大梁、展风采!
与他们一样,山东农业大学还有一大批老生带新生参与了这一次特别的暑期实践,136个学生工作队、7000名学生科技专员、1025名研究生也正在齐鲁大地7000个乡村振兴驿站中,围绕服务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扎根乡村基层、发挥专业特长,参与家乡建设。
作者:薛雅心 刘心怡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